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六
2021年03月13日
第B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冷月無聲)二龍喉山水與挑水人

二龍喉山水與挑水人

童年時,我居住在新橋區。印象中,春天微雨蕭蕭,碎石路永遠都是濕漉漉的。澳門春夏多雨,以“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來形容再適合不過。如今,賣花女郎早已絕跡,但是在小樓聽雨,潺潺有聲,情調猶存。記得那時許多人購買山水飲用,挑水夫和擔水婆的桶中物潑出,把碎石路弄濕。

澳門舊區住宅多有水井,葡人為了方便救火,便在有水井之家門前印一“井”字,且不許拒絕消防隊泵水。水火無情,瞬即蔓延,拒絕供水等於倒自己的米,何況那些消防隊葡人隊長惡過雷公,誰敢抗拒?

那時的住宅大多偷工減料,日子一久,難免把地下水源污染,故而霍亂瘟疫爆發時,遍街哭聲。一些經濟寬裕的家庭,僅用井水洗滌器皿衣物,另行向水販購買山泉水飲用。

那時,我每天往返致用學校,路上常看見一些挑水人,他們大多往二龍喉公園取水。據說二龍喉的山水,水質最清,一些對喝茶講究的人,沖茶時指定要喝那裡的水。而中區幾間最有名氣的茶樓,還在宣傳時強調這一點,常在茶樓門前大書:“本店不用井水,專人汲取二龍喉山水。”常在馬路上看見有人使用雞公車推着一桶桶山水,上面還插着寫有茶樓名字的小旗,我所認識的一些文人墨客,大多自備上等茶葉,到這些茶樓飲茶。如果你不知就裡,相邀他們去其他茶樓,他們會說:“唓!他們用自來水沖茶,遇到鹹潮時,鹹到苦,浪費了我啲靚茶葉。”

那個時代,水質確是一個問題,鹹潮來時,不只文人墨客討厭,尋常人家也寧願花幾個小錢僱人挑水,因此二龍喉的山水非常搶手,大家爭先恐後,粗口滿天飛,挑水的擔杆有時更成為雙方的武器,最後還要警察出頭勸止。有時會聽到路人搖頭說:“擔水搵食還要耍出絕世武功,為一毫幾分打生打死,搵食艱難可見一斑。”

澳門的食水,水質已逐步改善。時至今日,為了喝杯好茶而僱人挑山水,已是鳳毛麟角了。

李烈聲

2021-03-13 李烈聲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06428.html 1 (冷月無聲)二龍喉山水與挑水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