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者治港”非搞“清一色”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張曉明表示,中央強調“愛國者治港”,不是說要在香港的社會政治生活當中搞“清一色”。
有記者問, 怎麼判斷誰愛國誰不愛國,改革進行之後溫和的反對派還能否當選立法會議員?您不認為這會讓香港社會的某些政治力量在立法會沒有代表,從而可能會導致的政治危機嗎?
張曉明表示,這也確實是目前香港社會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這次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選舉制度,就是要為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提供法律和制度的保障,當然不能夠允許不愛國的人,特別是反中亂港分子再進入香港特區的治理架構,不能允許反中亂港分子繼續堂而皇之地坐在立法會的議事大廳,這一點也是很明確的。
“泛民”也有愛國者
他指,需要說明的一點是,中央強調“愛國者治港”,不是說要在香港的社會政治生活當中搞“清一色”。這裡有兩個政策界限:一是我們講不愛國的人不能進入香港特區的政權架構或管治架構,不等於說他們不能在香港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只是說他們不能夠參與管治。二是把不愛國的人,特別是反中亂港分子排除在香港特區的管治架構之外,不等於說把所有的反對派或範圍更廣一點的泛民主派全部排斥在管治架構之外,因為反中亂港分子和反對派特別是“泛民主派”是不能簡單劃等號的,反對派特別是“泛民主派”也有愛國者,他們將來仍可依法參選、依法當選。
張曉明表示,將來香港立法會的民意代表性更廣泛,在立法會仍可聽到不同的聲音,包括批評政府的聲音。但你可能再也見不到在立法會做那種宣誓的醜惡表演的議員,見不到在立法會肆意“拉布”,甚至大打出手的議員。
張曉明指,此次修改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對基本法第四十五條、第六十八條沒有改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因此,這兩條所確立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選舉最終達至普選的目標不會改變。中央政府從來都堅定支持香港特區循序漸進發展,符合其實際情況的民主制度。普選制度或普選的含義要嚴格按照基本法有關規定理解。具體的普選制度依據“一國兩制”方針、從香港實際情況出發,按照香港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加以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