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3月11日
第A07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澳門講場探討保護自然生態

梁冠峰(右)及袁嘉浩

澳門講場探討保護自然生態

【本報消息】有團體表示,城市發展速度快,街道硬鋪路面構造令地底缺水缺氧,加上每年有不同的路面更新和地下管道維護工程,或者會令種植於街道的樹木根部受細菌感染,損害樹木健康。建議當局因應樹木的栽種環境、保養和修剪時間等制訂苗木標準,物色樹木適合種植的地方,減少對道路的影響。同時建議透過粵港澳三地合作,進口更合適本澳種植苗木。

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日探討保護自然生態,澳門園景綠化促進會理事長梁冠峰、綠色未來會長袁嘉浩應邀出席。

梁冠峰表示,近年的“天鴿”及“山竹”超強颱風,對山林及城市綠地造成很大影響,社會關注如何修復。回顧本澳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起,已展開山林修復工作,因出現“病蟲害”,在華南地區也十分嚴重。為修復山林,當時本澳使用“台灣相思樹”,即豆科植物去恢復山林生態,將貧瘠的土地恢復肥力。

多舉助山林恢復

他稱,山林恢復後,更須持續養護,但本澳山林脆弱、面積細,近年受超強颱風吹襲影響甚大,尤其現時的台灣相思樹抗風能力弱,而當局亦採用不同方式進行恢復。若採用傳統方式,雖有效果,但恢復時間長。按本澳城市定位,以及因應颱風強度,應採取更先進、更科學方式,才有更大成效。強調山林恢復並非單純在樹種着手,做好生物多樣性,可避免將來出現如病蟲害等隱患。另外,要提升抗風能力,以及增加山林貯水肥力。

他表示,以觀賞性植物綠化,抗風能力、生態效益較低,應在生態安全角度進行恢復。直言“居民見到花特別開心,評價亦高於單純只有綠色”,故應從生態安全及觀賞性兩者取得平衡。未來當局要加強宣傳,讓大眾理解。

袁嘉浩稱,超強颱風“天鴿”、“山竹”襲澳後,令市民進一步關注本澳環境保護,如有感城市變化大,甚而惋惜樹木因颱風而倒下。疫情推動更多市民走進山林親身體驗,是好事。“澳門綠化猶如一粒綠寶石,視乎懂不懂欣賞。”留意到不少家長願意帶同小朋友參與與環境有關的活動,有必要加強宣傳推廣,推動生態保育工作。

2021-03-11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05867.html 1 澳門講場探討保護自然生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