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完美更完美
測驗考試的評分方式,一般分為兩類。
扣分制:以特定分數為基礎(一般是一百分),然後每個錯處扣減若干分數。
加分制:以零分為基礎,每答對一題便得到相應的分數。
默書大概都採取扣分制,每一個錯字扣掉五分,錯二十個字便得零分。一篇文章有二百個字,明明寫對一百八十個字,卻得不到任何認同,學生只能為了錯掉的一成而捧蛋。
答題類的試卷,一般會為每一題試題設定所佔分數,所以不管採取加分制或扣分制,理論上分數也相同,尤其是填充題或選擇題這類答案對錯分明的題型。然而,問答題的評分總有斟酌的餘地,扣分制是要從答案中找出錯誤或不足之處再扣掉分數,而加分制則是你答得有多準確就有多少分,但到底要答得多好才能得滿分呢?有些老師不輕易給出滿分,所以硬是要在雞蛋裏挑骨頭,就算挑不出毛病,只要說答案未夠圓滿即可。
然而,甚麼才是圓滿?如果我們要評價的不是測驗成績,而是一個人呢?你一直以來是採取甚麼評分制度來看待別人?
在扣分制中,先假設一個人本身是完美的,然後每犯一個過錯便減掉一點分數,要是因為犯錯而被扣掉所有分數,他真的一無是處嗎?
在加分制中,看待每一個人都是從零開始,他每做一件令你歡喜的事便會獲得加分。
習慣採用哪一種評分制度評價別人端看自己的個性,是喜歡挑別人的錯處抑或只發掘對方的優點?當中沒有所謂的對錯,只是被評價的人一邊要努力避免犯錯,一邊盡可能迎合你的喜好,該有多累呢?
孩子出生時在父母眼中都是完美的,有時候儘管惹得父母心煩而被扣分,但一個燦爛的笑容、一聲軟膩的呼喚就會給加滿分,而且滿分無上限,每個孩子也可以比完美更完美。
祁 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