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圍的新階段
唐 嘉
永福圍昔日是居民生活區,也是由花王堂街通往果欄街的捷徑。但在居住環境日漸惡劣情況下,自住客遷出後,圍內舊屋長時間被棄置,期間曾進行修復瓦面、外牆等加固工程。到二○一九年六月三日,圍內十三幢青磚舊屋,由鏡湖醫院慈善會捐贈給政府。政府接收後,迅即於年前進行重整修復工程。日前,文化局在圍內舉行了“永福圍——昔日圍里生活展”開幕式,將圍內十號和八號兩間青磚屋作為展區,透過插畫、錄像和圖片等方式展示,對外開放,讓居民和遊客了解圍內居民昔日生活的一鱗半爪,觀賞建築物的外觀特色。文化局有意利用永福圍長期展示昔日圍里居民的生活場景。
未來,文化局將利用永福圍附近的開闊空間,不定期舉辦一些與圍里文化有關的主題活動,並會持續做好其他仍未開放的青磚建築加固修復工作,爭取盡快完成該區活化規劃方案,打造成未來文化休閒片區,為該區昔日居民生活區注入新元素,令永福圍進入新台階。
其實,居民和遊客都對永福圍有深刻印象,一些青少年男女都愛穿過永福里窄巷,靜靜地坐在圍內的石板上,一同溫習功課或玩遊戲機;也見過一位少女,每天下午都攜備貓糧,很細心地飼餵在永福圍出沒的流浪小貓。而今,永福圍將會有重大改變,少女是否仍然關心那流浪小貓呢!
一位香港遊客來到永福圍,面對那高低錯落的空間佈局、風格統一的傳統中式民宅,感覺新鮮,訴說是第一次來到這裡拍攝採風。筆者對這位陌生同好說,過一兩年你有機會再來的時候,永福圍將會以新的面貌,迎接你這位來客!
筆者過去也經常穿插永福圍,但都只局限在外圍逗留拍攝。但展覽開幕那天,隨着參觀人流,有機會進入十號展區,發現一座鑲嵌在牆內的雕花“門官”神龕,頗感興趣,外表看來雖有點破損,想當年這裡居住一些大戶人家。祈盼當局能把門官神龕修好,和其他世遺建築物內的神龕互相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