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的影射
直到看了一個案例,才驚覺莊子在“朝三暮四”這個故事裏描述的蠢猴子就是自己。
案例舉的是某些在線教育平台,用免費課程吸引網上的瀏覽客戶,讓他們註冊後,經人工客服交流,達到課程銷售的目的。
很熟悉對不對?這個案例是從一開始就要客戶在網頁填電話號碼、姓名、年級、科目共四個字段,然後逐步遞減到一個字段的實驗過程。
市場最終證明:只輸入電話一個字段,通過客服聯繫後,再添上另三個字段信息,所得客戶不但精準而且成功率極高。
“四”和“一加三”,前者反應一般,後者成交率極高,仔細想想,不難理解。當下社會的物化讓許多人眼中最珍貴的東西,只怕既不是貞操也不是名節,而是個人信息。前兩者如果能換取物質利益,或都可以交付,但個人信息交付出去,失去的是安全感。
面對浩淼無形的網絡,誰會對一個沒有任何具體呈現的網頁隨意交出個人信息?即便只是孩子的。但只留一個電話號碼,則顯得保守安全得多,通過客服,網頁背後的信息活化,有人和你對話就有落地的踏實,給人一種可以“追根溯源”的偽信任感,加上客服訓練過的話術,本就衝着免費試用的小便宜,這時再填上自己孩子的姓名、年級和科目,就順理成章了,課程質量高,成交量就保證了。
最終都是四個字段和最終都是七個橡果是不是驚人的相似?
有人會說這是各取所需。沒錯,但必須和非必須之間還是有差距。所有的促銷靠的不是必須需要的消費者,而是因為“讓利”吸引了大量非必須需要的消費者。
這導致產生了一個新的職業叫做收納師,也導致各種垃圾成為這個星球的負擔。驚覺之餘,我強烈感覺到,由古至今,人類除了創造物質的能力發展了,人的道德、智慧,與自然相處的因果報應都沒有發展。
古 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