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貨量全球第四 內貿全國居首
廣州港國際地位穩步提升
【本報記者廣州電】廣州港務局副局長袁越本月廿四日在市政府新聞發佈會指出,廣州港國際大港地位正穩步提升,二○二○年貨物吞吐量六億三千六百萬噸,全球第四;其中,內貿四億九千萬噸,全國居首。
一月貨量再創新高
一是廣州港港航生產規模穩居世界前列。過去五年,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約三十億一千萬噸、集裝箱吞吐量一億○八百萬標準箱,較“十二五”分別增長百分之廿五點八和百分之三十六點七,貨物吞吐量先後超越天津港、新加坡港,集裝箱吞吐量先後超越釜山港、香港港。
今年一月,廣州港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五千六百七十二萬噸,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九點二九,貨物吞吐量創單月歷史新高;完成集裝箱吞吐量二百○五萬九千七百標準箱,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九點六;其中內貿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百分之二十九點○一。廣州港進出船舶四千八百三十二艘次,創近五年同期最多,廣州港引航站引領中外籍船舶一千六百九十五艘次,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五點三一。商品車外貿出口創單月出口歷史新高;南沙糧通碼頭單月接卸量創全港單一碼頭單月歷史新高。南沙三期開闢“廣州南沙——比利時澤布呂赫”專線,高水平解決件雜貨船裝卸集裝箱貨物的技術難題,探索解決客戶缺箱少櫃的困難。
航運物流網絡密集
二是廣州國際航運綜合實力不斷提升。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排名由二○一五年的全球第廿八位躍升至二○二○年的第十三位。
三是港航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全線完工,結束了廣州港出海航道單向通航歷史,實現了十萬噸級集裝箱船與十五萬噸級集裝箱船雙向通航。南沙郵輪碼頭、南沙三期、海嘉汽車碼頭等建成啟用。
四是航運物流網絡更加密集。開通集裝箱航線二百二十六條,新增七十六條;開通集裝箱駁船航線近二百條,新增五十多條,是國內最大內貿集裝箱港和聯通非洲、地中海和亞洲地區的重要樞紐港。佈局了三十六個內陸港和辦事處,新增十八個。成功開通中歐、中亞班列,開通集裝箱海鐵聯運班列十一條,糧食散改集班列十三條,商品汽車精品班列四條。已設立六個海外辦事處,新增五個。
構大灣區快速通道
今年,廣州港外貿航線尤其東南亞航線呈現較好增長勢頭,新增德翔與達飛共營的NCX3、亞海BVX2、新海豐SCV等三條亞洲航線。“灣區一港通”新推廣至中山小欖港及佛山三水碼頭,覆蓋十個駁點碼頭,構建起南沙港區至粵港澳大灣區各碼頭的快速物流通道。
廣州港還將統籌好疫情防控和港航發展,繼續拓展優化內外貿班輪航線,實施減稅降費措施,並實施新一輪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劃。南沙港鐵路預計今年底正式運營;環大虎島公用航道工程力爭三月開工建設;南沙港區四期工程、近洋碼頭工程、新沙港區十一至十二號通用泊位工程主體力爭年內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