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3月02日
第B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希臘的山與法國的詩派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中西方有不少詩人、哲人喜愛山林生活,並且將他們的超邁情懷與理想信念寄託於高山林泉。

徐志摩曾說,覓一座幽靜的山,得一佳侶相伴,即是人生至境。他心儀廬山,盛讚此山令他的性靈鮮活流動,可以使他擺脫新月社歌舞、麻將加應酬的頹靡生活。

海德格爾特意在德國南部托特瑙堡村附近的山坡上建了一間小木屋,對他來說,這間木屋不僅是可以安頓肉身的物理空間,更是神秘思維與隱蔽法則的顯靈之地,極大地啟迪了他的哲思。陶淵明的南山,西方浪漫主義詩人的阿爾卑斯山,則早已成為文壇佳話。

十九世紀末,法國出現了一個與古希臘的神山有着深刻精神聯繫的詩派,它介乎浪漫主義與象徵主義之間,儼如兩者之間的過渡。這個詩派名為帕納索斯派(Parnassianism),意譯為高蹈派。帕納索斯(Parnassus)是希臘中部一座山脈的名稱。這座山臨近科林斯灣,在古希臘神話中,它是文藝女神繆斯的故鄉,也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居住之地,因而可以視為藝術與澄明的象徵。

帕納索斯派得名於這批詩人在一八六六年創辦的刊物《當代帕納索斯》(Le Parnasse contemporain)。他們對浪漫主義詩歌中,過度的感傷情緒和過強的社會政治介入意識感到不滿,因而主張情感的超脫(emotional detachment)、精神的高蹈與藝術的完美(artistic perfection)。他們既信奉法國唯美主義詩人戈蒂耶“為藝術而藝術”的原則,又推崇對生命的哲學性反思。

從美學精神來看,帕納索斯派更接近澄明靜觀的日神精神,而非迷狂忘我的酒神精神。

龔 剛

2021-03-02 龔 剛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04046.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