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3月01日
第C06版:教思
澳門虛擬圖書館

適時放手

適時放手

近期社會上接二連三出現青少年輕生的個案,令人痛心。同時引起社會關注,不少團體更發出呼籲,希望特區政府、教育界及家長們更關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展,甚至有些言論,抨擊澳門的教育體系,認為是填鴨式教育及成績至上主義,將學生迫到瀕臨崩潰的邊緣。

客觀而言,要說將青少年跳樓輕生的悲劇歸咎於本澳的教育政策,筆者認為並不全面,或者說受教育系統影響的只佔一小部分,更大部分是來自於社會風氣、家庭因素所造成的影響。事實上,青少年在踏入青春期後,面對身心的急劇變化,難免和小學生時期有着明顯的差異,隨着思想能力漸趨成熟,他們開始有獨立的想法,不再對父母言聽計從。在與父母有不同意見時,甚至會據理力爭,倘父母仍以過往對待兒童的權威態度來處理雙方關係,將可能引起更嚴重的矛盾及衝突。這種情況在一時三刻並不會立即對親子關係產生影響,但久而久之,會使青少年逐漸疏離父母,使原本屬於避風港的家,變成他們其中一種壓力來源。

有很多人說,現時社會上的教育風氣是造成青少年尋短的主因,但筆者認為這種情況是可以改變的。風氣是一種社會上約定俗成、擁有普遍共識的主流方向,風氣之所以形成,全因社會上大部分人士的推崇。因此,如要改變教育風氣,不能單單倚賴教育政策,而是要靠每位家長共同努力。當所有家長都不再以“進入名校就讀就是對未來最好的選擇”、“成績是評審青少年的唯一標準”時,那麼,教育的風氣才能有所改變。

事實上,根據教青局數據,2018/2019學年高中畢業生的升大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三點九,倘若計算升學率,所佔百分比則更高。在高學歷的年代,擁有學士學位或更高學歷的年輕人已經非常普遍,成績是否還能為他們的未來帶來更多優勢?相反,青少年除了以成績作為優秀與否的指標外,其個人的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是非的判斷、價值觀的取向、創造力等,將對其未來發展產生更為重要的影響。過往,掌握多種語言能力是絕對的優勢,但隨着智能電話的普及,以及翻譯軟件的能力顯著提高,多種語言能力雖然仍保有一定的優勢,但比起個人素質而言,已不如以往般來得重要。

古語有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稍加變化,這也可以演化成父母的教養方向。社會上的教育風氣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得到改變,當孩子學業成績不如理想,經過努力還是未能改善,甚至已成為孩子的壓力,影響其自信時,作為父母,我們可以採用兩種不同的教養取向,一是跟隨社會上的大多數,要成績不佳的孩子繼續努力,追求學業上的成績;二是成為社會上的少數,讓孩子學得快樂,並從中發掘其他優勢,加以培養。

孩子能進入名牌學校就讀,固然不是容易的事情,然而在這些學校中學習,壓力亦更為沉重,要父母作出轉校的決定,筆者相信並不容易,但我們仍要適時放手,就像詩人陸游所說,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許,當孩子轉往其他學校後,由於學習程度的差異,能夠輕易取得較好的成績,從而尋回昔日的自信,說不定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們要知道,對於數學家來說,歷史、地理學得不好,沒有關係;對於文學家而言,化學、物理學得不好,也不重要;但對於運動員而言,體能是影響其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從來,教育都不應只盲目追求學業成績,而是要適才適教,透過發掘孩子的潛能,讓其盡展所長。

相信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學有所成,在學業成績上獨領風騷,未來入讀名牌大學,畢業後進入世界百強公司工作,在人生的路途上一帆風順。然而,孩子成千上萬,每一個都是獨立的個體,十隻手指尚且有長有短,我們又怎能期盼每個孩子都能在學業上取得佳績?當所有孩子都在苦讀,總會有一些落在末位,這不代表他不努力,只是他的優勢並不在此而已。回顧孩子剛出生那幾年,作為父母,每天擔驚受怕的不是孩子成績怎樣,而是孩子能否健康成長。從甚麼時候開始,我們就忽略了孩子的健康,而只着重於他們學業上的成績?筆者提到的健康不單單是從生理層面而言,在青少年時期,他們正面臨生理上的改變、學習上的壓力、追求朋輩認同,容易受外界事物影響,造成情緒波動,還處於自我形象塑造的階段,他們正努力適應這種心理變化。身為家長,我們更應時刻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堅強後盾,適時協助,為他們作出更適合其發展的決定,讓他們健康成長。

李 澄

2021-03-01 李 澄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03876.html 1 適時放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