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對南北朝愁緒的消解
錢鍾書在評論南北朝文學名家庾信《小園賦》時稱,“庾信賦推《哀江南賦》為冠,斯篇亞焉,《枯樹賦》更下之,餘皆鱗爪之。” 這樣的排序,可稱允當。不過,從蘇東坡賦與庾信賦的比較而論,位列庾賦三甲之末的《枯樹賦》與蘇賦代表作《前赤壁賦》之間,似有更大相似性。
《枯樹賦》為抒情駢賦,共分四節,全文以樹喻人,寄託盛衰憂思,淒愴感發,忉怛憯惻。其開篇曰:“殷仲文風流儒雅,海內知名。世異時移,出為東陽太守。常忽忽不樂,顧庭槐而歎曰:‘此樹婆娑,生意盡矣。’”
該賦借東晉名士殷仲文的感歎起興,又以東晉簡文帝時大司馬桓溫的悲慨收尾。雖未如《前赤壁賦》那樣採用漢大賦的主客問答結構,卻隱有對答應和之勢,可以說是採用了隱性的問答形式,而且所傳達的都是微渺個體面對盛衰盈虛時的滄桑之悟、時間之悟,只是蘇東坡以他的豪放曠達消解了飄逝與永恆的對立,從而走出了庾信式的盛年難再、繁華成空的悲情。我們因此大可將《前赤壁賦》中的“客”看成是庾信的替身,而蘇子的答客問則是對魏晉南北朝時期遍被華林的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悲觀主義人生觀的回答與調解。
從語言風格上來看,《枯樹賦》的運句行文,雖然能在駢體文的框格內展現騰挪之巧,頗合於《四庫全書總目》所謂“華實相扶,情文兼至,抽黃對白,變化自如”的評價,卻到底比不上《前赤壁賦》的瀟灑靈動、斧鑿無痕。這就印證了錢鍾書對蘇庾二人的評價:“如果說庾信向人們展示了如何在詞賦的嚴苛對偶格式下體現出婉轉優美的話,蘇東坡則成功地柔化和融解了這種僵硬的駢偶形式,磨光了其稜角,使生硬的對偶調和無間。”
龔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