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平台 便民投訴
對政府部門服務有意見怎投訴?向官府投訴的先決條件必須實名,在過去,居民須親往部門投訴,另一方法是寫信或傳真,當然貫徹“實名”才處理的法律要求,信函要填報真實姓名、證件號碼和聯繫方式。之後曾有所改良,政府設立廿四小時留言諮詢電話,由於接收範圍廣,往往聽取錄音後再分發至另一部門處理,來來回回有時不只兩個部門,追查個案進度亦變得複雜。上述兩時期的投訴方法,不管政府部門處理快或慢,投訴前段程序已耗時費力,不少投訴石沉大海,最終令人卻步。
掌上觀世界的年代,智能手機掌控着人們的生活。兩年前市政署成立,創新地設立“市政在線”手機應用程式,將投訴收於掌中。居民透過App即可上傳文字、語音和圖片作出投訴,“有圖有真相”;以往較難處理的身份確認問題,只要居民投訴時提供手機號碼並發回短訊傳來的驗證碼即可,全程掌上操作,隨時隨地,簡單方便。“市政在線”設立兩年,共接到逾二萬二千宗投訴,日均約三十宗,可見居民樂用。當局表示可從手機查閱跟進進度,八成八個案三天內處理完成,這個掌上智慧投訴平台相信是政府設投訴以來較成功的例子。
“市政在線”局限也是明顯的。現時僅設有“環境衛生”、“公園/綠地及休憩區”、“設備設施”及“食品安全”四大市政範疇,也是較易即時處理的投訴,多數不涉法律程序;兩年來“環境衛生”的投訴佔據榜首。問題在平台深度和廣度不足。深度上,如街道堆積垃圾,經平台投訴後,當局很快派員清理,但有否分析亂丟垃圾黑點和成因,如相關區域缺垃圾桶?又如休憩遊樂設施損壞,接投訴後即封閉或維修換零件,但有否考慮損壞是物料出問題或使用的人太多等,作出根治處理?廣度上,平台推出兩年只有四類項目供投訴,市政署宜研究拓展,最終讓所有市政工作都可在線投訴,真正便民為民。
“市政在線”初有成效,推而廣之,其他政府部門宜按自身運作特點,推出“與民互動”的線上服務系統。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