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闢蹊徑 包裝舊區引客
景點能使城市變得獨特,特色企業亦一樣,像北京的烤鴨、文創等隨即想到企業,久而久之,店舖可成旅客必到的景點,與旅遊業發展相輔相成。各適其適的企業,可豐富旅遊資源、旅遊體驗,經旅客口耳相傳,一些特色、手藝店得以被傳承和可持續發展。
位於成熟商業街的店舖,有的能成功突圍,如享負盛名的手信、珠寶品牌,成行成市的手搖店、小食店;另有別具特色的小店、老店隱藏在舊區、橫街窄巷,像特色的餐飲、文創等,適合旅客尋幽探秘。
隨着城市變化,如今路氹金光大道繁華興旺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訪澳客流更多被分散至各大旅遊綜合體內,衣食住行遊購娛樣樣兼備,加上改造、新建項目陸續投運,吸引力與日俱增。反觀旅遊區商業街、舊區的營商氛圍參差,路氹與澳門半島形成對比。面對轉變,一些具備資源和基礎的中小企業希望打響品牌,相繼進駐博企,缺乏資源的小店、老店顯得被動,更多以傳統方式靠口碑引客留客。
政府近年推出不同扶助中小企的計劃和措施,改善營商,引客落區,推動社區經濟。如“特色店計劃”,在十月初五街、離島等區份為“特色店”提供優化管理、經營、營銷等培訓課程,助力企業提升質量;鼓勵企業通過科技方式拓展業務,並透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式和網上平台推廣品牌,從而為企業經營、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線上化注入動力。
事實上,本澳老店、小店有條件成為旅客深度遊誘因,關鍵是店舖的軟實力是否吸引 ,社區配套、宣傳是否到位等。近期,十月初五街及海邊新街通過粉飾,美化成“彩虹屋”迎合時下熱潮,打造“打卡位”,提供引客誘因。
當局可密切觀察成效和反饋,逐步優化軟硬件,倘引客成功,可在此基礎上完善和調整,繼而拓展至其他區份。未來更可考慮另闢蹊徑,如在路環、氹仔有相似的彩虹屋概念,將來可以不同主題噱頭包裝,為盤活舊區注入動力。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