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多得的香港史料瑰寶
本澳出身的歷史學家黃天,去年抗疫居家執筆編撰成《遐邇貫珍——香港史料類鈔》,交香港中華書局出版,近日已運澳發行。《遐邇貫珍》於一八五三年八月一日在香港創刊,是名副其實的咸豐年舊物,而且不是浪得虛名,因為《遐邇貫珍》是香港最早出版的中文報刊。
《遐邇貫珍》是由“馬禮遜教育會”倡辦的。馬禮遜與澳門結緣甚深,他和兒子馬儒翰長眠於澳。馬禮遜是基督新教第一位來華傳道的傳教士,所以在他辭世後,英美人士便成立“馬禮遜教育會”來紀念他,並繼承他的“教育播道”工作,在澳門開辦“馬禮遜紀念學校”,招收了幾位後來都大有成就的學生,他們是容閎、黃寬、黃勝和唐傑。黃勝後來還參加了《遐邇貫珍》的出版工作。
早在一八一五年,馬禮遜為了達成他的“文字播道”理念,指示派駐馬六甲的米憐傳教士創辦了《察世俗每月統記傳》,這就是第一份印行的中文報刊,開中文報刊出版的嚆矢。早期的報刊,因為信息慢且不是很多,所以並非日刊,而是採用周刊或月刊形式。《遐邇貫珍》也是月刊出版,並裝訂成線裝書刊出。《遐邇貫珍》一改早期幾份刊物均以宣教為主的思維,轉以着重介紹西方科技、天文地理、醫學常識和各國簡情等資訊,然後才加入關於基督教傳道,再新增各地新聞消息,是早前幾份報刊無可比擬的。
如黃天的研究論文所述,《遐邇貫珍》是對研究基督教的東方傳道史、西學東漸的發展史和太平天國史等方面,都有着極高的史料價值。而《遐邇貫珍》連環報道日本在美國威嚇下開國的“黑船事件”,以及羅森的《日本日記》,使日本在幕末開始,就爭讀《遐邇貫珍》。而這些資料,更被日本收錄在《開國起源》的史料叢刊中。因此《遐邇貫珍》稱得上是瑰寶滿卷,其印行是中國報刊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遐邇貫珍》作為香港出版的報刊,除了上述的資訊外,還有很大一部分篇幅是報道香港的英國管治、香港的經濟和民生等方方面面,時距香港開埠才十數年,資料之珍貴,由此可知。黃天從留學日本時期開始,便研究《遐邇貫珍》,至今將近四十年,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了不少論文。這次他將有關香港資料勾出,然後歸類彙編,得十四章,依次為:督憲政令、戶籍人口、立法定例、財政稅收、貿易通貿、外交往還、治安防禦、緝剿海盜、司法審理、出洋勞工、港務船政、海難事故、社會民生、廣告啓事,共約八萬字,是對香港開埠初期中文史料的一次大增補。為便於閱讀,黃天在各章前均加解題,後附註釋,並就《遐邇貫珍》和早期中文報刊的創發,撰寫成〈前言:《遐邇貫珍》瑰寶滿卷〉。
澳門與香港僅咫尺之隔,一直是兄弟城市,《遐邇貫珍》裡面的史料,亦有不少涉及澳門,如緝剿海盜的相互聯繫、出洋勞工的“賣豬仔”,而廣告上的火船往來省城澳門香港,更可以為港澳交通史的研究增一重要文獻。
韶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