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地僧的秘笈
採訪課記者分兩條線,一是突發組,另一是靜態組,後者包括政府線、經濟線、教育文化線等。初入行,被分去教育文化線,每天風花雪月,最羨慕突發組的師兄們風風火火爆料搶獨家新聞老上頭條,緊張刺激。
面試時見的兩位胖子,劉Sir和Chefe陳就是突發組的老大。劉Sir在調往編輯部前跑司法線,記得初聞他跑突發,不免心生疑問:頂着大肚子怎跑得動?後來才知道,跑突發固然要搶時間,但最重要的是人脈,有線人起線收料才有獨家新聞。頂着大肚子的大胖子,不需東奔西跑,坐在辦公室就能獨家爆料。
劉Sir跑司法線,從門口保安到署內打掃女工,乃至查案的探員、隊長、警司,沒有一個不認識他的,是能直入值日房,和值日官坐在一起聽探員問話的記者。他掛在嘴邊教新記者的話就是:不論是當官的,還是打雜的,都要混熟。
上下混熟後,周圍都有朋友,也就耳聽八方盡收天下料。別人去不了的地方,如案發現場,也能大搖大擺走進去。
某年,一艘漁船在碼頭發生嚴重意外,船纜把一名漁民的頭給打斷了,唯一走入現場採訪的記者是劉Sir。待警方搜證結束,他舉起相機拍照,但是,一具無頭屍體,這樣的照片,即便是獨家也不能刊出,何況還會傷及死者家屬的心。但作為記者,又怎能放下手中的相機?拍?還是不拍?
劉Sir的選擇是:和守在現場的警員討了個人情,自己把死者的頭捧回來,安放遺體原位,再拍照。
第一次聽劉Sir輕描淡寫說此事時,我驚訝得接連追問兩次:你不怕嗎?真的不怕?
“怕甚麼?讓死者留有尊嚴。”還是輕描淡寫。
掃地僧傳授秘笈第一式:膽大心細,眼明手快,遇事別慌,考慮周詳。
(致我的人生老師們 · 二)
程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