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節記憶
先生是礬山人,說着閩南話。據說祖先來自福建的南安,明清時期從南遷到閩浙邊境。其實溫州蒼南居民中,有來自福建汀州、泉州、漳州的,他們從南遷移到大山深處,有不得已的苦衷。昔日閩浙一省遷移相對方便,顛簸流連,依然保留閩地的語言與風俗,這是語言文化的力量,無數遷移者,終生鄉音不改,只因故里永在心間。
礬山是我們回家過年必去的地方,那裏曾經有我們的家園。
一九九二年春節前後,天氣極為寒冷,從西伯利亞、日本到中國的南方都是大雪紛飛。那一年,我們從廈門到礬山,歷經無數次的轉車,花了大約一天多的時間才到達。從廈門到福州、從福州到福安、從福安到福鼎、從福鼎再到蒼南縣城,最後到礬山,這一路幸虧先生帶着一件厚大衣,抵擋了嚴寒。
這是我在礬山度過的第一個春節年。礬山在群山之中,氣溫比山下低一兩度,當時煉礬的爐還在燃煙,老家房子旁邊是“尼姑庵”,對面是座水塔,遠處有礬礦。當時,在房屋的陽台上、附近的山上白雪皚皚,而遠處的礬煙依然繚繞。
去年國慶日,我們重上礬山。礬山變化很大,礬煙息盡,工業遺產留作記憶。但是不變的是礬山的風土人情與我們對礬山的感情。我作為異鄉人,因為先生的關係,結識了許多那裡的親友,也與礬山、先生的同學們與“柴橋頭”結緣,也成了半個礬山人。
柴橋頭真的存在,那一座橋連結礬礦與居住區,是昔日工作生活的必經之地。去年國慶日,我們上朱程將軍故里,了解更多的故事。這幾年裏,我也參與到探索千年礬都的行動裏,進而對礬山有了更多的認識。
一九九二年是一個重要的年份。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至二月廿一日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原題〈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指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這兩隻手都要硬”“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社會主義中國應該用實踐向世界表明,中國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永不稱霸。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這些前瞻性的論述,依然閃耀智慧之光,值得後人深思。
二○二一年春節就在眼前,溫暖的海風吹進大山深處,吹進普通百姓的心裏。從江南水鄉到齊魯大地,從黃河、長江、珠江、濠江再到鷺江,歲月如梭,我個人在一九八九、一九九二、二○二○年的年節記憶與國家記憶絲絲重合,無悔過往,因為二○二一年中華大地將更加美好。
(二之二)
楊仁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