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少年好好相處
我們不能僅僅期待孩子去發現生活,我們也允許他們去行動、去實踐、去創造生活。
【摘自:《教育的情調》,作者:馬克斯 · 范梅南、李樹
英,教育科學出版社 ,二○一九年九月】
上周談到青春期孩子輕生問題,根據坊間非正式統計,澳門以至內地好些自殺學童的導火線皆為刪掉遊戲、被師長當眾羞辱等問題。難道眼見孩子沉迷電玩,不惜採取極端行動的家長;知道孩子在校內玩撲克,當衆掌摑孩子的家長,會因為孩子將來沒有成才而刺殺親兒嗎?肯定不會,他們大概是最先接濟孩子的人。其實雙方都只是一時意氣,當中激化矛盾的是情緒和態度。我們以什麼情緒面對孩子的過失,取決於我們教養孩子的態度。
如果覺得孩子犯錯罪無可恕,家長便容易情緒失控,並作出極端的斥責行為。反之如果家長明白人生總有過失,每一次錯誤都是一次難得的教育機會,面對孩子的過失便能夠心平氣和。當火星不撞地球,兩敗俱傷的悲劇就不會發生了。如何和青少年好好相處呢?答案就是引文中的心法,我們不單期望孩子了解社會的條條框框,避免犯錯,還要給他們機會去體驗生活——去行動、去實踐、去創造生活,包括失敗。家長不僅僅要理解失敗、包容失敗,甚至應該教孩子感恩失敗,因為沒有失敗經驗的人生是單調乏味的。
要和青少年好好相處的竅門是放下,放下對孩子的操控,放下對期望的執念,相信跌碰促人成長。好像小時候,我們教孩子走路的體驗:你終於放手了,讓他自己向前走,起初並不理想,他東倒西歪、顫顫巍巍、摔倒在地……你都願意把他扶起,為他打氣,教他不斷嘗試……孩子不都是這樣學會走路的嗎?
鏏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