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澳門新年音樂會
“第十三屆澳門新年音樂會”於一月一日晚上在文化中心綜合劇院上演。原本邀請了中國青年交響樂團與澳門青年交響樂團聯合演出,但因疫情關係,最終取消了與中國青年交響樂團的合作,由澳門青年交響樂團獨立擔綱演出。萬幸的是,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楊力來澳擔任這場音樂會的指揮,能再次目睹楊力教授的風采,頓時令筆者得到一點安慰。
這場音樂會可說是“大雜燴”,除了一些大型作品之外,還有獨奏和最後一首特邀“尚澳國際標準舞協會”的成員演出,而該協會是由一班志同道合的國際標準舞愛好者所組成。
其中令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乃是開場第一首樂曲,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作品84。序曲開頭的幾個樂句,聲音非常集中而響亮,令人有如置身其中的畫面感,尤其是動機的那幾個音符,弦樂表現得可說是淋漓盡致,甚至鄰座的國外觀眾也頓時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Beautiful sound”;不僅如此,每一個聲部的進入都清晰井然,使開場的序曲讓人如此振奮。但第二首樂曲,貝多芬的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第五樂章“天霽後牧羊人感恩之歌”,樂隊在演奏到中間部分時似乎開始“走下坡”:小提琴較為突出的部分有出現音準的問題,圓號有幾個很重要的高音聽到一絲絲的“破音”,就好比想像中畫面出現模糊的感受。第三首聖桑的《醉狂之舞》(選自歌劇《參孫與大利拉》),雙簧管的一小段獨奏聲音十分飽滿,演奏期間,筆者發現身邊的觀眾逐漸被雙簧管的聲音吸引,頭也跟着音樂微微的“扭動”起來。
本場的重點作品,聖桑的《B小調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61,由澳門培正中學高三年級的夏燡擔任小提琴獨奏。夏燡自幼學習小提琴,演出經驗豐富,當晚表演沉穩,台風出色,但音色變換方面略顯單薄,也有可能是因為筆者從二樓聆聽的緣故。另一曲小號與樂隊《天空之城》由現為澳門樂團小號首席、澳門演藝學院兼職小號教師的大衛 · 胡歐擔任小號獨奏。當旋律響起,筆者觀察到這首曲目是最能引起觀眾共鳴的,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跟着胡歐老師吹奏的音樂哼了起來。因為這是日本知名的作曲家久石讓的作品,亦是著名的電影音樂,耳熟能詳。
不知不覺間,演出已到了最後一首,也是整場音樂會的“重頭戲”——小約翰 · 史特勞斯的《春之聲圓舞曲》,作品410。樂聲響起,尚澳國際標準舞協會的六位舞者翩然出場,立刻吸引了觀眾的眼球。他們華麗的服裝、風度翩翩的舞姿,活躍了現場氣氛。結束後,觀眾反應熱烈,此時樂團“Encore”多加了三首歌,而在最後一首時,指揮帶動觀眾們跟着音樂一起拍手,頓時氣氛更加升溫,讓整場新年音樂會在熱鬧歡騰的氣氛中意猶未盡地結束。
音樂會完畢後,筆者感到一絲的低落,雖然整場音樂會順利,但是演出的澳門青年交響樂團團員在技術上的某些地方是有明顯的參差不齊;例如,有時候指揮還沒給予手勢,但某些聲部已經搶先奏出來了,還有一個最突出的地方,小鼓的輪音明顯聽到兩鼓棒交替斷層的聲音。畢竟這作為新一年的首場音樂會,人們本是滿懷期待。音樂會的節目整體編排的確不錯,由第一首沉重的感覺演變到最後一首輕快的旋律和舞者輕盈的舞姿,就像現實中二○二○年澳門的疫情一樣,由開始染疾的人數最高峰到達四十六宗,到後來二百多天零感染,經濟、人流等雖未能如以往一樣明媚,不過也開始逐漸復甦,就像寓意澳門新的一年將會有更好的未來。
黃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