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困擾者勿給過多建議
【本報消息】澳門明愛凱暉生命教育資源中心主任梁祐熊表示,情緒困擾者最需要的是聆聽、認同及支持,他們尋求支援時,過多的建議或認為求助者想太多,會否定他們在生活上面對的問題和壓力,易令其不願溝通。建議大眾學會關注及辨識情緒困擾者,多陪伴、聆聽及協助尋找支援,強化社區防護網。
梁祐熊介紹,明愛於一四年開展全澳第一間生命教育資源中心,宣揚珍惜生命訊息,以創新及多元化形式為學校、機構提供生命教育支援。並拓展社區服務,定期到社區倡導生命教育工作,向居民提供精神衛生健康教育及宣傳,藉此散播正向的心理因子和提升全民抗逆能力,增強大眾珍惜及熱愛生命的意識,善待他人及愛護自己。同時於活動接觸社區的隱藏個案,聯繫並提供輔導支援,平均同一時期約跟進三十多名情緒較低落人士。
他指出,推廣生命教育過程中,看到身邊人出現問題,大家都很願意協助。但若自身有情緒困擾,反而未必能接受或願意主動與人溝通,擔心影響工作、人際關係或別人的看法。即使願意與人分享,不少人傾談技巧、用語也未關注到當事人的情緒需要。
對於情緒受困人士,別人提供的方法或已嘗試,需要的是聆聽心聲,了解其內心世界及無助之處。但往往身邊人會忽略這點,多會馬上勸對方“冇諗咁多”或給予建議,此舉易否定情緒受困者面對的問題和壓力。為此,近年推出“社區教育服務──關懷生命社區推廣計劃”,培養更多“守門人”辨識身邊情緒低落或有自殺風險的人士,學會回應及支援。
辦法總比困難多,梁祐熊呼籲有情緒困擾人士,要與身邊人傾訴或嘗試接觸社服資源,切勿墜入困局迷思,以致出口位越來越遠。同時,情緒受困者亦有跡可尋,大眾需提升對身邊人的敏感度,當朋友、家人言語流露出負面想法、生活習慣明顯改變等徵兆,要關注以及學會辨識,多陪伴、聆聽及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