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 盒
內地最近流行玩“盲盒”,消費者購買一件包裝貨品時,只知道內含物屬於某一種類或系列,而不知道實際款式,要到拆開時才能確定。產品本身的吸引力加上隨機性帶來的刺激感,使盲盒大受年輕一輩歡迎。
內地的盲盒熱潮是由泡泡瑪特的潮流玩具所帶起的,玩具同行見有利可圖紛紛跟風,之後其他商人異想天開,推出不同種類商品的盲盒。有博物館更推出了“考古盲盒”,購買者利用工具像考古人員一樣將“盲盒”(土塊)鑿開,挖出一件或平常或具少許價值的古舊物品來。
以“正宗”的泡泡瑪特玩具為例,通常一套有十三款公仔,當中十二款是正常款,抽中的平均機會大,餘下一款是特別款,只有百多分之一的機會抽中。為了討女兒歡心,我也曾在淘寶上抽了幾個回來。老實說,玩具的質量過得去,造型也可喜,價錢卻不便宜,一個比奇異果還小的公仔要五十九元人民幣,折算約七十三澳門元,一次過成功抽到一套十三款不重複的話,花費也要近千元。我除了讚嘆內地消費水平日漸提高,真的不知說甚麼好了。
由於盲盒有賭博及抽獎的刺激感,有論者認為會令人上癮,有報道就說有人花了六位數字去抽玩具盲盒。其實盲盒也不是甚麼新鮮事物,日本早已盛行,澳門的玩具店乃至超市也能買到,只是沒使用“盲盒”這中文名稱而已,類似的隨機抽物方式還有扭蛋、福袋和一番賞等。似泡泡瑪特靠盲盒做到上市且市值超過千億港元,就真是奇葩了一點,也說明投資者看好盲盒這玩兒的未來。
盲盒的概念還引伸出喪心病狂的“動物盲盒”,本來動物買賣就不道德,現在更是利用顧客撿便宜的心態吸引消費。有報道說,有人抽到傷殘或奄奄一息的動物,也有人抽到不合心水的而“放生”。動物盲盒買賣的不是驚喜,而是孽,只是監管缺失,讓造孽者有生存的空間。
太 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