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需要柔軟的心
別急着把孩子們變成完美的螺絲,他們還很脆弱。你原本想敲走它的稜角,但一下用力過猛,就會錯手把他們打成廢鐵。當然,其實所有人,鎚子還是螺絲,都只是社會中的一件零件,同樣身不由己,但在敲打的時候,可否偶爾“偷懶”一點?溫柔一點?
【摘自:〈關於少年自殺,我想說……〉,作者:李峻一,《澳門日報》 ,二○二一年二月一日】
讀着李峻一這篇文章,真的很療癒。筆者一邊同情生不如死的青少年,一邊當着青少年的父母,感受良多。其實所有人,包括師長,都只是社會上的一個鎚子、一粒螺絲,然而,社會給過你應有的溫柔嗎?
青少年自殺其中一個因素是荷爾蒙問題,作為兩位青少年的家長,我深有體會。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特別容易偏執和衝動,他們糾結的不一定是父母親的“望子成龍”,有些小得你甚至根本不覺得那是問題,但親子之間仍會起衝突,例如:什麼時候洗臉、要不要做功課、外出是否要報到等……小至生活習慣,大至價值判斷,都可以讓親子關係出現不同程度的撕裂。青春期孩子“對着幹”的態度,足以令每位教育者嘔心瀝血,不親歷其境,大概無法感同身受。
家長和老師也是需要理解和幫助的,例如:學習化解衝突和自我調適,否則很快就由學童輕生問題,變成教師輕生問題、家長輕生問題……我們不要一邊同情年輕人,一邊強烈指責社會某些族群。若然沒有社會的功利主義,教育者會如此強烈要求孩子努力嗎?名校不受追捧,會一直給孩子高強度的要求嗎?歸根結底,那是社會氛圍的問題。
與其譴責別人,不如要求自己:如果大家都溫暖一些,世情厚道一些,生活不就可以輕盈一些嗎?由今天起,願我們都給自己和別人多一點寬容!
鏏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