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鳥的神經刀
地 安
看大鳥(許國權)編導的戲,最大的快感是他的神經刀,明明平常的劇情往往不按牌理出牌,驚喜連連;看大鳥的戲,最大的挫敗感也是他的神經刀,有時嗖嗖亂飛都不知投到哪方殺了哪人。但他的神經刀,亦往往是令人對他的作品一直有期望的最大原因。
《樓住澳門人之通關24》是他的最新作品,上集《樓住澳門人》由王智豪編劇,以寫實手法描述樓氏一家數十年的買樓血淚史,二○一九年演出後,欲罷不能,誕生了這次的下集,劇本改由大鳥執筆,當然沒有好日子過了,原有的寫實手法,變成了各式手法大混合,加上大量的錄像,恨者覺得支離破碎,愛者覺得超越形式不拘一格。但不理手法如何,看戲如看人,大鳥式的悲天憫人,喜劇糖衣包着寂寞悲情,溫柔地堅持,及對荒謬世事的嘲諷,一直沒有退場。
很多人說戲像大鳥的出名前作《七十三家半房客》,以澳門一天二十四小時為背景時間,寫出廿多個小故事。但筆者覺得今次的作品只是形似,它以上集的樓氏一家為主軸,外加五個外勞的故事圍繞,每個故事似小卻大,藉着看似簡單的情節,訴說更普世的價值,比過往作品有更大的視野。戲由七個故事組成:故事一是樓家大家姐婚後移居坦洲,丈夫在現實與夢想中迷失變質;故事二是樓家父親中風後昏迷,一家人的生活變化;另外五個故事分別是夢想爬喜馬拉雅山的菲律賓保安鼓勵危坐天台的少女重拾信心、迷信的福建工人破祈福黨、四川年輕女傭疑被網戀騙財、泰國變性舞者徘徊生死抉擇、熱愛舞蹈的韓國女公關被富二代愛上。每個故事都指向大鳥作品中常有的精神,人不能單看表面,每個人都是多面的,生活有無盡困難,不相信奇蹟但依然要盼望奇蹟。
每個故事到最後都出乎意料。菲律賓保安因疫症丢失工作無法回國,窮困病倒後在原工作的大廈天台偷偷紮營,住客集體幫他,觀眾正感人間有情,才發覺是人人佔他便宜。四川女工的網戀並非騙案,承諾帶她高飛的男人拿錢後沒出現,只因染疫死於武漢。福建工人看似在樓家呃飲呃食,卻滿懷正義,用呃神對騙鬼嚇走祈福黨。韓國女公關被富二代重金支持實踐舞蹈夢,背後卻是變態的圈養。泰國變性人寂寞的心有着樂觀的精神,勇敢面對變性手術的生死關,又鼓勵了韓國女公關回歸平淡尋找真我,但在網媒訪問中,淡淡地說出了來澳門的原因,被大眾所接受的不經意的傷害,才是心中永遠的痛。
樓家住在三盞燈附近,五個外勞的生活圈子也在這區,他們都曾在廣場相遇,擦身而過,他們的故事像沒有很直接的關係,但想想又像蝴蝶效應,命運互連而從不自知。這是在這戲中,我特別喜歡的一點。
戲中有不少亮眼的情節,中風的爸爸和兒子在虛擬世界中一起打機,兒子卻發覺在現實生活中無法保護爸爸。眾人在天台唞氣時矗立梯頂,象徵了希望和困境的衝突,代表中風父親的紙紮公仔慢慢在人群中升空,母親坐在父親床邊說出小小的心願,極為動人。尾場一家吃過晚飯各自回房休息,中風的父親突然醒來,迷迷茫茫地坐在飯桌繼續吃飯,發現已懷孕的大女兒在沙發熟睡,到女兒身旁坐下,輕輕相依,觀眾席抽紙巾聲不絕。戲就此結束,父之醒來是真實或夢或迴光返照,留下空白給觀眾自行填寫。全劇枝葉繁多,節奏未順,有優點也有缺憾,但這個動人的結尾,一下子把所有的東西都擺平,讓我帶着被大鳥神經刀砍動的情緒離開劇院。大鳥這把神經刀,在澳門只此一家,還希望他這把刀不要停,繼續切割社會,為人生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