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2月03日
第C08版:蓮花廣場
澳門虛擬圖書館

後疫情時代澳門旅遊業展望

新冠疫情衝擊下,本澳旅遊業如何涅槃重生?

後疫情時代澳門旅遊業展望

澳門旅遊業復甦已經露出曙光,將會成為全球除中國內地以外旅遊業恢復最快的地區之一。經過疫情的洗禮後,澳門只有把握新態勢,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融合文化、創新科技,提供多元化的旅遊產品和體驗,並持續提高旅遊服務的品質和效率,澳門旅遊業才能走得更遠。

一、澳門旅遊業逐步走出低谷

全球旅遊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重創。根據聯合國二○二○年八月發佈的《COVID-19和旅遊業轉型》政策簡報,二○二○年前5個月國際遊客人次銳減56%,旅遊業出口損失3,200億美元,是二○○九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損失的三倍多。預測二○二○全年國際遊客人數可能下降58%至78%,遊客消費額從二○一九年的1.5萬億美元下降到3,100億至5,700億之間,全球旅遊業1億至1.2億個直接就業崗位面臨風險。

面對疫情,澳門特區政府快速啟動重大公共衛生防控機制,通過加強入境管控與檢疫、取消公眾集會、暫時關閉娛樂場、延後開學或復工等多項舉措,有效防止新冠病毒在澳門社區傳播。社會各界緊密團結,積極配合,使得澳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至今已超過300天沒有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並保持零死亡、零社區感染和零醫護人員感染。

由於入境澳門遊客大幅減少,澳門旅遊業仍然受到巨大衝擊,並曾一度陷於停頓。根據澳門統計局數據顯示,二○二○年二月至八月,總入境旅客僅有72萬人次,比二○一九年同期的2,401萬人次減少97%。酒店入住率亦從上年同期的九成降至只有兩成多。二○二○年前三個季度,旅客總消費(不包括博彩消費)為112.3億(澳門元,下同),博彩毛收入為458.7億元,均比上年同期減少超過八成。最低谷時的四月份,當月份旅客只有1.1萬人次,博彩毛收入為7.6 億元,而二○一九年四月份有關的數字則分別為343萬人次和236.6億元。

隨着內地及澳門疫情得到全面控制,自八月起,內地及澳門相關部門逐步放鬆相互間的出入境防疫控制措施。內地公安機關八月十二日起恢復辦理珠海市居民赴澳門旅遊簽註,八月廿六日起恢復辦理廣東省居民赴澳旅遊簽註,九月廿三日起,全國恢復辦理內地居民赴澳旅遊簽註。

澳門防疫措施效果良好,建立了健康安全城市的形象,為旅遊業解封、復甦提供了條件。特區政府多部門合力,從消費優惠、節慶活動、體育賽事等多方面着手,提前規劃部署,促進本地旅遊業復甦。特區旅遊局持續通過主要社交媒體和內地線上旅遊平台推廣澳門健康宜遊的形象。九月一日,特區政府宣佈動用4億抗疫基金,進行酒店和機票優惠的抽獎活動,以吸引更多內地旅客來澳。除了舉辦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等多場會展、論壇活動,特區政府有關部門還和旅遊業合作推出了一系列活動,包括格蘭披治大賽車、美食節、國際馬拉松比賽、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澳門比賽等。訪澳旅客數量日漸增多,入境旅客人數從每天僅僅200人左右,恢復到目前每天2萬到2.5萬人,酒店入住率則從不到10%回升到30%至40%。在全球疫情仍在肆虐的大環境下,澳門旅遊業復甦勢頭明顯。當然,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十月份來澳遊客為58萬人次,與疫情之前每月300多萬人次差距仍然很大。十一月份博彩毛收入為67.5億元,與疫情前每月超過200億元也不能同日而語。

二、旅遊業仍是澳門經濟主體

按照官方說法:“博彩業在澳門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十九世紀中葉。踏入二十世紀,博彩業結合旅遊業的發展,成為澳門經濟支柱之一”。博彩業稅收一直是本地政府庫房主要來源,而博彩也是來澳旅行的重要動因之一。

澳門對博彩業的依賴程度近年來更趨明顯,“一業獨大”難免引起人們擔憂,因此,經濟適度多元亦成為社會各界多年來最關心的議題之一。按理說,澳門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微小經濟體,本地勞動人口只有二十來萬、面積僅三十平方公里多一點,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行業分工越來越細的大背景下,單一支柱產業是正常現象,也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之所以“被多元”,背後的原因在於澳門這個單一產業是被認為屬於特殊行業的博彩業,其絕大部分客源又來自中國內地。

人們常忽略“適度”兩個字,多少算適度,並未見過官方任何解釋。筆者的理解是,從務實的角度,多數人認同像澳門這樣總體規模細小的經濟體,不會像一般經濟體有兩個或以上的支柱產業,不會達到“真正”或“高度”多元。還有一個誤區就是將博彩業等同於旅遊業。其實,旅遊業是更高一個層級的再分類。比如說,餐飲業、零售業的服務對象既有本地居民也有遊客,只會將相關產業直接為遊客提供的服務或遊客消費部分納入旅遊業統計。澳門博彩業的服務對象絕大多數是遊客,因此被歸入旅遊業範疇,但博彩業只是澳門旅遊業的一個子類,其他的子類還包括酒店、航空、旅遊相關產業如旅行社,以及餐飲、零售、交通、娛樂等產業中提供予遊客的部分活動。

綜上,在相當一個長的時期澳門仍將會是以旅遊業為支柱。筆者認為,所謂“適度多元”首先是旅遊業的多元,包括旅遊元素、旅遊產品、旅遊模式以及遊客來源地等的多元化。還有中央給予澳門的長遠發展定位也是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明確旅遊業在澳門經濟中的首要位置。

許多人很自然地把澳門當前所處的困境歸咎於產業單一。但是,本次疫情是整個人類面臨的系統性風險,大家知道,系統性風險是無法通過多元化來分散風險的。新冠肺炎疫情只是一個非常極端的情景,屬於特例。審視澳門自身條件以及外部發展機遇,除了旅遊業,目前尚未有其他一個產業,澳門具有相對優勢,將來的發展規模能夠“養活”澳門。在可預見的將來,澳門還是需要依靠旅遊業,而且博彩仍將會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旅遊元素。脫離旅遊業去談澳門經濟多元化是不切實際的,這是難以迴避的現實。

既然說旅遊業未來仍將是澳門經濟的主體,是澳門的主業,那麼如何鞏固優勢,改善不足,將旅遊業繼續做好做大才應該是特區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除了對博彩高度依賴之外,澳門旅遊業還存在其他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是客源地過度集中。根據澳門旅遊局數據,內地與香港是澳門最重要的兩大旅客來源地,二○一九年,來自中國內地的旅客佔訪澳人次的70.9%,香港旅客為18.7%。加上台灣地區遊客(佔2.7%),大中華市場已經佔了92.2%。

二是遊客停留時間很短。二○一九年,不過夜旅客佔比為52.7%。總旅客平均逗留時間只有1.2天,留宿旅客平均逗留時間為2.2天。

三是遊客消費金額相對低。二○一九年來澳旅客人均消費為1,626澳門元(不包括博彩消費,下同),留宿旅客人均消費為2,681澳門元,而不過夜旅客人均消費為680澳門元。另外,隨團入境旅客佔總旅客的20.4%,團客中有77.2%來自中國內地。

四是旅遊元素和旅遊產品比較單一。去澳門不就是去娛樂場嗎?除此之外還有甚麼可以玩的?是多數遊客的第一反應。與香港旅遊涉及諸多餐飲、購物、酒店、主題公園等不同,澳門旅遊業長期依靠“博彩與杏仁餅”打天下。這也是澳門給很多人的印象。

另外,澳門的土地面積只有約三十平方公里,現在每年訪澳旅客高達3、4千萬人次,對城市的總體環境已經造成顯著影響。尤其是熱門旅遊區域,大量遊客聚集對景點環境、旅遊體驗和周邊居民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亦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三、全球旅遊業:涅槃下的艱難重生

新冠肺炎疫情從最初爆發至今已過一年,現在還在全球蔓延。二○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起,新冠疫苗在多個國家進入接種期,隨着疫苗逐步推廣,相信疫情將在更大的範圍內受到控制。但受長途交通不暢、消費者信心低迷、疫情變化撲朔迷離,以及全球經濟衰退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旅遊業仍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

對於新冠疫情之後旅遊業走勢,出現了兩種不同的預測。一種預測認為:旅遊業將進入一段時間的冰封期,有人甚至認為需要幾年時間才能恢復正常。另一種預測認為:疫情之後,旅遊業在經歷恢復期後,將迅速反彈並且繼續上升。這兩種預測其實都有道理,只是旅遊業根本理念的不同。一種理念是傳統旅遊業理念。把旅遊業限定為遊覽觀光為目的旅遊者提供服務的旅行社、景區、酒店等產業。另一種理念是現代旅遊業理念。把旅遊業界定為以遊覽觀光、休閒娛樂、探親訪友、文化體育、健康醫療、短期教育(培訓)、宗教朝拜,或因公務、商務等為目的出行者提供出行、住宿、餐飲、遊覽、購物、娛樂等服務的產業所構成的綜合性產業。現代旅遊業理念已經廣為人接受,目前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旅遊統計數據亦是按照現代旅遊業的理念進行統計。但是,很多地方在發展當地旅遊業時卻只是推動傳統旅遊業的發展,往往會忽略現代旅遊業中的非傳統旅遊產業。

本次疫情的發生,使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消費體驗、消費方式等產生了較大的變化。遊客的消費觀念更傾向於健康和安全,追求一種健康、休閒的旅遊體驗。從二○○三年的SARS(非典型肺炎)到二○二○年的新冠肺炎都促使人類重新思考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如何對待野生動物,如何愛護公共環境,守護家園。

其實,早在疫情發生之前,全球旅遊業已呈現出一些新的發展趨勢。本次疫情雖然對旅遊業帶來重創,但同時加速了旅遊業發展新趨勢,推動業界“革命”,打破傳統,為旅遊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時機和動力。具體來講,旅遊需求日趨多樣化、個性化,要求旅遊產品和服務不斷創新,為遊客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旅遊體驗。以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為旅遊業創新提供了支持。產業融合促進旅遊業無邊界擴張和新業態的產生,旅遊業與其他產業融合,以創新的方式,將自然、社會、經濟、文化納入旅遊資源,開發旅遊消費品和旅遊體驗產品。全域旅遊要求全面統籌旅遊資源,實現景點內外一體化,使得整個區域既宜居又宜遊,處處是風景,處處可旅遊。

聯合國《COVID-19和旅遊業轉型》政策簡報指出,這場危機也是改變旅遊業與自然、氣候和經濟之間關係前所未有的機遇。現在時機已到,應該重新思考旅遊業應如何借鑑現有可持續旅遊業的工作,推動改善全球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研究旅遊業與社會和其他經濟部門的互動方式;加強對旅遊業對計量和管理;確保公平分配旅遊業收益,並推動向具有復原力的碳中和旅遊經濟轉型。所有利益攸關方一同做出協調一致的反應,同時實施經濟復甦一攬子計劃,並對綠色經濟進行投資,可以刺激旅遊業的轉型。

(上)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

王 耀

2021-02-03 王 耀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99186.html 1 後疫情時代澳門旅遊業展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