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1月28日
第C10版:演藝
澳門虛擬圖書館

一顆心不變遷

《好好拍電影》

一顆心不變遷

以電影幕後從業員為題的紀錄片不多,有關香港導演的更加罕見,近十年大概僅有《無涯:杜琪峯的電影世界》。曾屢獲金像獎的美指文念中,在二○一六年與許鞍華導演合作《明月幾時有》時,忽然萌起拍攝這位傳奇導演的念頭,並獲對方首肯。歷經三年跟拍、採訪加上一年後製,交出精彩的《好好拍電影》。片中捕捉她縱橫影壇四十載的高低起伏,也正是香港電影史的興衰寫照。

當談到許鞍華,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甚麼?獲獎無數的女導演?電影《桃姐》?影后製造機?還是專拍文藝片(即有些人口中的悶戲)?她的作品風格未必像王家衛和杜琪峯般強烈,但她電影裡細膩的情感表達與對社會議題的人文關懷卻獨一無二。正因為其作品題材多元,觀影前我相當好奇首次執導筒的文念中會從哪個角度作切入點。

一般紀錄片在拍攝時,受訪者與拍攝者通常需花不少時間建立互信,然而由於文、許二人曾多番合作,私下亦屬好友,因此《好》從開拍第一天已享優勢。在鏡頭前,許鞍華大談電影經之餘,更敞開心扉提到鮮為人知的戀愛觀;同時她的弟妹受訪、母親與家貓皆出鏡,足見許導的爽快與率真。然而與受訪者熟稔也是把“雙面刃”,拿捏稍有不慎便有視角狹隘甚至歌功頌德之嫌。此外,導演還採訪幾十位與許導合作過的台前幕後人員,要梳理海量素材,把它流暢呈現於兩小時的紀錄片中,都是艱巨任務。

看畢電影,不得不讚嘆文念中的功力。他以生動方式刻劃許導日常生活,前半透過結合她的訪談與作品片段,讓觀眾不只與她本人,更與她的電影產生連結;後半則藉不同影人細訴與許導合作點滴,令大家能更全方位了解她,也展現她逗趣可愛一面。影片中不停穿插兩人合作《明月幾時有》時的側拍,從拍攝現場、宣傳到頒獎禮等全都收錄,讓觀眾以第一身感受許導在片場的親力親為與一絲不苟。

《好》最叫人難忘的地方,是許導對電影滿瀉的愛意。儘管她口裡說“勤力無用”,她卻是友人口中“走路最多的導演”(經常思考拍攝場景),而她把名牌包轉送妹妹是因為它裝不下A4紙(劇本),這些都顯示電影已融入她的生活。在向來以男性為主的導演領域,她六奪金像獎最佳導演,冠絕同儕,片場裡她以柔克剛,雖偶爾發火罵人(對比《無涯》的杜琪峯絕對小兒科),但在強大氣場底下更多是客客氣氣,常對演員和幕後說不好意思。不過她也有她的堅持,她自嘲即使友人曾說跪求她不要拍攝某些偏鋒題材,但只要她認定了便執意去拍。從越南難民到天水圍,她都致力把社會被遺忘的一群搬上銀幕,記錄屬於他們的故事。

許鞍華愛電影,她更愛香港,電影順理成章是她記錄這片心愛地方的載體。近年跟着大勢北上拍片的她,曾被質疑是否放棄香港市場向內地靠攏。她近年的合拍片《明月幾時有》和《黃金時代》,主角雖非港星,但故事背景與劇情仍與香港關係密切。利用內地資金能讓她有更充裕成本,更重要是令這些故事傳揚給更多觀眾。看到她在《明月幾時有》摘獎時少有地落淚,便是她熱愛這片土地的最佳辯證。

片末許導更是把她的愛港心宣之於口,表明希望多拍本土題材。可是每次拍片都視作最後一部的她(擔心無投資者),直言年事已高,體力未必可再負荷導演工作,這個現實多少帶點唏噓和惋惜。結尾以她去年在威尼斯影展獲終身成就獎的感言最後一句“Long Live Cinema”作結,這神來之筆(幾年前開拍時肯定未預期她會得獎)替整部作品劃下完美句號。祈願許導保持身體健康,繼續好好拍電影!

鄧志堅

2021-01-28 鄧志堅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97926.html 1 一顆心不變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