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太平戴維斯:
倡新城區覓地 拓夜間經濟
【本報消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進一步暴露本澳產業結構單一的風險,政府、社會各界對加快產業多元步伐的呼聲甚高。第一太平戴維斯(澳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廖沛霖表示,參考內地經驗及結合澳門城市特點,發展夜間經濟的商業項目符合澳門發展方向,既可延長客留,也可增加就業機會。南灣、氹仔官也街及澳門漁人碼頭具發展夜間經濟的潛力,甚至可在新城填海區覓地發展夜間經濟。
檢視未來發展方向
廖沛霖表示,儘管內地去年九月重啟赴澳自由行簽註申請,但仍有一些限制,觀乎“十 · 一”國慶黃金周及聖誕節表現,復甦進程不如市場預期。在後疫情時代下,澳門與內地的出入境政策會否恢復過往模式、訪澳旅客及賭收能否或何時回復至疫前的水平,均是未知數,故本澳有需要重新檢視未來發展方向。
內地疫前已積極提倡發展夜間經濟,疫後夜間經濟綻放活力,起着強化“內循環”作用。各省市政府均就發展夜間經濟推出政策傾斜,帶動夜間經濟產業發展,澳門可參考。
第一太平戴維斯(澳門)有限公司商舖銷售及租賃部副董事陳倬威表示,近年內地旅客消費模式轉變,對博彩的關注度下降,更多關注軟硬件設施帶來的體驗等。過去十年,雖然六大博企投入大量資源開發非博彩元素,但旅客留澳時間增幅不大,未來仍有不少非博彩元素投入市場,但對延長客留的幫助仍有待觀察。
串連日夜延長留澳
他說,現時本澳旅遊活動、設施主要集中在日間,夜間經濟選擇不多,發展多元化的夜間經濟活動,可有效串連旅客的日夜消費活動,延長留澳時間。
環顧周邊國家或地區,均有成功的夜間經濟案例,如新加坡克拉碼頭、香港蘭桂坊、泰國水上市場、上海新天地及成都太古里等。相比之下,澳門缺乏賭場以外必到的夜間景點。根據內地有關夜晚經濟研究報告顯示,夜間經濟所帶來的消費收益可佔全日的50%以上,帶動娛樂、購物、餐飲等行業發展。綜合上述對成功夜間經濟項目的研究,要在澳門打造夜間經濟項目,至少需滿足五個條件,分別為:人口基數、業態豐富、交通配套、業權統一、政策支持。
三區域具發展潛力
澳門有三個區域具條件發展夜經濟景點,分別是官也街、南灣及漁人碼頭。官也街有居民、旅客消費,且交通配套好,但有業權分散及近住宅等問題;南灣湖畔雖然業權統一,但附近有不少民居,需政府提供政策扶助;漁人碼頭則業權統一,現已是訪澳旅客日間必到的景點之一。
廖沛霖指出,發展夜間經濟項目需要土地資源,除上述區域,新城填海土地也為澳門發展夜間經濟帶來契機,因在規劃上較容易調整,祇需引入合適的商業計劃即可發展。新城區及周邊有大量住宅區,人口及交通配套較好,業務可由政府統一控制,按澳門需要招商引資,相信新城區較有條件打造成為本澳夜間經濟的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