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1月27日
第C11版:蓮花廣場
澳門虛擬圖書館

澳門高等教育發展的幾個關係

高等教育產業化沒有錯,但需堅持公益性。

澳門高等教育發展的幾個關係

─兼評《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二○二一至二○三○)》

近日,特區政府高等教育局公佈了《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二○二一至二○三○)》(下稱“綱要”)的政策性文件。文件展現了未來十年特區高等教育發展的三個總體目標與八個發展方向,以及三十四個中期措施及項目指標、三十五個長期措施及項目指標。應該說,該文件的公佈是澳門高等教育發展史上繼《高等教育法》修訂後的又一重大舉措,必將對未來澳門高等教育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實際上,對於澳門來說,未來高等教育的發展必然涉及幾對關係。

一、發展目標:國際化,還是本地化?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全球高校發展的趨勢之一,且澳門高校學額超過本地可供生源而需要外地生源的現狀,亦要求澳門高校的國際化發展。與此同時,高校需要為本地社會發展賦能,培養促進本地社會發展所需的技術與管理人才,發揮服務本地的功能。那麼,澳門高校發展究竟是國際取向,還是本地取向呢?

歷史地看,自從聖保祿學院停辦以後,長期以來,澳門一直沒有高等教育機構。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私立東亞大學的創辦標誌着澳門現代高等教育的肇始。雖然初始東亞大學以招收香港學生為主,但是,隨着《中葡聯合聲明》在一九八七年簽署,澳葡政府開始籌備將私立東亞大學轉為公立大學,以配合澳門政權移交過渡期的人力資源需求。一九八八年,澳葡政府通過澳門基金會收購東亞大學並進行重組。一九八九年,澳門大學設立科技課程和教育課程,前者以培養本地科技人才為宗旨,後者則進一步加強本地中、小、幼教師的培訓工作。澳門大學還開設法律課程和公共行政課程,為本地培養管治人才。可見,現代澳門高等教育是立足於為本地培養人才而設立並逐漸發展的。

然而,回歸以來,澳門高等教育得到快速成長。高等院校發展到10所,建立起從專科、本科、碩士到博士的不同培養層次。二○一九∕二○二○學年澳門10所高等院校(四所公立及六所私立)註冊學生36,107人。其中,有20,138位來自外地的學生,佔整體學生的55.77%。可見,澳門高等教育機構招收的學生中,外地生多過本地生。實際上,並非本地高校不想招收本地生,而是本地生升大人數有限,近些年每年維持在3,500-5,500人左右,這些本地高中畢業生即使全部留澳升讀大學,學額也是足夠的。也就是說,本地高校可提供的學額超過本地升大學生源數。況且,按照“綱要”規劃,到二○二五∕二○二六學年澳門高校學生數量應增至50,000人,其中,國際學生人數增加一倍。由此,從高校本地生源不足,需要吸引外地生源的角度看,澳門高校需要國際化。因為高校越是國際化,越能吸引到外地生源。那麼,是否可以將國際化作為本地高等教育發展的目標呢?

應該看到,澳門高校的國際化也受到了一些自身條件與政策的制約。首先是澳門高校辦學時間短,歷史積澱並不深厚。國際影響力較弱。其次,尚未形成大規模的優勢學科,科研學術成果不夠豐厚。再次,教學語言雖然多元化,但是,因為本地官方語言是中文與葡文,而作為公認的國際化教學語言的英文與本地正式語文不相匹配。最後,在吸引外地學生來澳門就讀方面,由於澳門實行不允許外地生畢業後留在本地尋找工作的政策,因此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外地生來澳門就讀的吸引力。同時,澳門應吸取鄰埠香港高校國際化過程中存在的一味追求國際性論文發表而輕視本地課題研究的教訓,發揮高校為本地社會服務的功能。

那麼,澳門高校是不是不需要國際化呢?當然不是。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是一個趨勢。從目前澳門高校現狀觀察,整體上未來發展應以區域化為定位,擴大其區域性影響力,建立連接內地與海外的橋樑與平台,在此基礎上,將一些優勢學科(如旅遊營銷與管理、博彩管理、中葡雙語教育、中醫藥等)發展成具國際影響力的學科,以促進優勢學科而非整體高校的國際化,從而以優勢學科吸引外地乃至外國留學生來澳就讀。

二、高教性質:公益性,還是產業化?

澳門經濟由博彩旅遊主導,產業單一,經濟運行風險大,近年來,澳門高等教育發展迅速,於是有人提出澳門高等教育應該產業化,以便能夠促使澳門經濟的多元化。

然而,不得不說,與基礎教育作為公共物品不同,高等教育屬於準公共物品或稱混合公共物品,因為高等教育具有正外部效應,可以通過提高個人素質而使全社會的公共福利水平得到提升。但是,高等教育也具有一定的競爭性與排它性,因此,不屬於純公共產品。政府是公共產品的提供主體,而準公共產品由於只是部分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政府可以只承擔其部分的成本,而由受益人承擔其餘的成本。因此,高等教育既具有公益性,也具有經濟性。政府可以興辦高校,向社會大眾提供高等教育服務,而接受高等教育者需要繳納學費等費用,而非像接受基礎教育那樣免費接受高等教育服務。當然,政府也可以鼓勵社會團體或私人機構興辦高校,參與高等教育的服務提供,並收取一定的費用。

說高等教育是事業,實際上堅持的是高等教育的公益性;而稱高等教育是一個產業,也無可厚非。因為高等教育與文化、醫療衛生以及政府機構等一樣,是社會分工不斷發展的產物,作為第三產業中服務業的組成部分,高等教育屬於為提高社會科學文化水準和居民素質提供服務的部門。作為產業,高等教育有投入,就要有產出。高等教育的產出,除了人才產品外,還有科技產品與社會服務。發展高等教育產業,不是指將高校辦成盈利性機構,以賺錢為主,而是指高校將科技成果產業化,轉化為產品,造福人類,實現其經濟價值,甚至可以通過創建校辦企業,獲取利潤,並反哺教學與科研,從而實現教研與產業的互動,推動高校的發展。因此,發展與壯大高等教育產業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高等教育的“產業化”或“市場化”提法,因為產業化或市場化意味着以市場模式經營高校,使高校企業化,追求高校辦學的營利性,而忽視高等教育的公益性質。很難想像,企業化辦學如何能促進高校發展?

高等教育是否產業化,涉及到高校辦學資源的來源取向。高校辦學資源,是以公共資源為取向,還是以市場化資源為取向?目前,澳門高校辦學主體多元化,其資源來源模式也是多元的,政府作為興辦資源的重要來源,主要負責向公辦高校提供資源,並向非公辦高校提供辦學資源的資助。應該說,儘管澳門近年因博彩業繁榮而財政收入較為豐裕,但是,興辦超過本地需求的高等教育機構是否必需?因此,可以維持目前的公辦高校主要由政府出資,而私立院校則由政府適當資助,並以市場或社會資源為取向的資源來源模式。在此基礎上,無論是公辦高校,還是私立高校,都應拓寬辦學資源的多元化來源渠道。當前,尤其要強調高校既有科研成果的產業轉化,特別是與澳門產業多元化方向一致的科研成果轉化,如中醫藥研究的科技成果產業轉化。 (上)

澳門理工學院人文及社會科學高等學校教授

婁勝華

2021-01-27 婁勝華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97719.html 1 澳門高等教育發展的幾個關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