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而強兵
富國強兵,這是國策之本。有謂食足兵足,民信之矣。《管子》這一章說:“為兵之數:存乎聚財,而財無敵;存乎論工,而工無敵;存乎制器,而器無敵;存乎選士,而士無敵;存乎政教,而政教無敵;……”據顏昌嶢說:“存謂專立意存之。君無財,士不來,故存意於聚財,則彼國之財不能敵也。”看來凡事無財不行。或曰:錢財不是萬能,然而無財則萬萬不能。莫說君無財,士不來,則遑論兵了。兵是要養的,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朝”。俗語說:朝廷沒有餓兵。《孫子兵法 · 軍爭篇》云:“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物資儲備)則亡。”養兵在在需財。
《管》文先說用兵之法,在於積聚財富,之後層層縷述:使工匠技巧無敵於天下;在製造兵器方面無敵於天下;選拔士卒的質素無敵於天下。還有教育、軍訓、掌握各國的國情、運用策略、把握時機等,都要做足功課。更重要的是“收天下豪傑,有天下之駿雄”,便能“舉之如飛鳥,動之如雷電,發之如風雨,莫當其前,莫害其後,獨出獨入,莫敢禁圍”。
讀《管》文,說的是“聚財”,目的是“強兵”,那麼管仲是否窮兵黷武的好戰分子?答案是一個“否”字。他的“兵”在於防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接連的一句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其兵在不得已時才用。文章說:“成功立事,必順於理義(原作禮義,《管子集校》改)。故不理不勝天下,不義不勝人。”他肯定地說:要成功立業,必須合乎義理,不合理的戰爭不能勝天下,不合於義的戰爭,不能勝他人。揆諸二次世界大戰,益證《管》論之正確。其結論是:“故賢知之君,必立於勝地,故正天下而莫之敢御也。”
這一章名之曰“為兵之數”。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