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寶寶去睇戲
在《Urban Babies Wear Black》中,參觀博物館做瑜伽進劇場的寶寶,到底是誰幫他們穿上“黑色衣服”的呢?
“現代”本來就是不屬於嬰兒的,但嬰兒卻要進到“現代”這個框架之中。嬰兒適合進劇場嗎?演出空間與環境會否成就另外一種形式的禁錮呢?嬰兒勢必是要進入“現代”的分工與框架之中,也因此從家庭空間、校園、城市建設,都在討論共融之必需。當小寶寶進到劇院劇場,他也就來到了現代社會為之設計/賜予他的……應許之地了啊。
是誰幫他們穿上“黑色的衣服”?
誰給寶寶在生活的細節中,實踐現代性?
怎麼想,這都不會是觀演者嬰兒自己吧。是帶他們進入劇場的成年照顧者(父母)、是演出者、是演出內容/故事本身……他們代為決定小觀眾進入劇場意志,直到故事成為他自己的聲音。
我想觀察,在一個演出中,表演者想給照顧者呈現什麼,他們之間有對話嗎?雙方會介入觀眾太多嗎?小孩是被生硬地塞進這件“黑色的衣服”嗎?即使是沒有語言的演出,小觀眾也會形成自己的故事與世界觀,不是嗎?而在之前,他們只能接收。
因此,演出者沒有自己的“故事”(不一定要有情節、而是每個“表演行動”早就有一個世界,那是表演者自身無限迴響的地方,它也可能是哲學/理念/情懷/宇宙觀,根據深淺與視野不同),它們會包覆着另外一個人,而不是在“娛樂”的環節就結束。畢竟,唯有體驗演出,會引發不同程度的敗壞,是娛樂至死的敗壞。
(嬰兒的觀演 · 二)
川井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