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小企疫境前行
踏入二一年,疫情仍在全球持續擴散,鄰近香港疫情未止,內地多個地方進入“戰時狀態”……各方一直處於高度戒備。由於不穩定因素遲遲未能消除,長期抗疫間接磨滅大眾抗疫、營商、就業意志。
澳門防疫取得佳績,惟外向型經濟令澳門難獨善其身。疫情以來,政府推出多項吸客計劃,但實際客量表現與過去大相徑庭,復甦進度有待加快,關鍵仍須視乎整體大環境變動。疫情變幻莫測,政策放寬進度難有時間表,澳門只有做好抗疫工作,寄望疫苖落地並普及,令經濟能重拾正軌。
後疫時期旅客量觸底回升,為市場帶來正面信息,有投行預料今年賭收可回復疫前六成五,但中小企對前景憂心忡忡,頻釋出求助信號。主要受困於生意銳減、客量不足,旅客“過門不入”多流向博企。
近年隨着路氹綜合假度村項目不斷落地,豐富的綜合娛樂體驗,加上性價比極高的房價,旅客多逗留路氹一帶。尤其對回頭客來說,傳統景點欠新意,故甚少走向中區、民生社區;加上經此一疫,旅遊區營商氛圍冷清,更削弱旅客入區意慾。
近年,市場對博企的綜合項目“又愛又恨”,高大上項目可為澳門吸客,間接為社區引客,本應皆大歡喜。疫情下,內需不足、旅客減少,客源僧多粥少,面對博企紛紛推出餐飲、購物、住宿、免費泊車等優惠,中小企幾乎無力還擊,還要面對人資、租金甚至還款壓力,營商環境不斷惡化。
政府一直鼓勵博企扶持中小微企、初創企業,但疫情令整體市場需求減少,過去依重博企採購,疫下採購需求減,供應商的訂單亦受影響,生意一落千丈。
順境時,博企響應政府呼籲,“以大帶小”與中小企共同成長;逆境時,更需發揮大企社會責任,借房價優勢吸引旅客、延長旅客留澳時間,通過與社區互動,互相引流客源,促進“內循環”。政府方面,亦應助力有意拓展灣區市場的企業,尋求多元業務,另覓發展。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