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1月06日
第C07版:蓮花廣場
澳門虛擬圖書館

探討近年本澳社區防治愛滋病工作

本澳傳染病防控工作中,社區醫療機構作用大。

探討近年本澳社區防治愛滋病工作

世界衛生組織二○一六至二○三○衛生人力資源全球戰略中指出,通過有關衛生人力資源的知證政策,優化衛生人力隊伍的績效、品質和影響,促進健康生活和福祉、有效的全民健康覆蓋,以及各層級的恢復力和加強衛生系統。只有有了衛生工作者,衛生系統才能運轉;擴大衛生服務覆蓋和實現享有可獲得的最高衛生標準的權利,取決於衛生工作者提供的服務、可獲得、可及性、可接受性和高品質服務。

世界公共衛生體系中,社區醫療機構大部分為民營或非政府組織組成的,參與公共衛生系統非營利醫療工作當中,比較多人認識為NGOs(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這些社區醫療機構與政府公共衛生醫療機構(Community Health Care)、公共衛生施政方針(Health-related policy)、以至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s,WHO)指引中在實行社區健康工作上都有一定的角色。

民間力量減社會成本

NGOs是由非政府的民間力量舉辦的,具有非營利屬性的社會組織,一般也稱為非營利組織;在中國內地,政策上統稱“社會組織”。非政府組織以互利利他、志願參與為核心價值觀,是公共事務的重要參與者。除參與社區公共事務以外,還積極參與基層社區醫療服務及弱勢社群(marginalized members of society)有關工作,在公共衛生傳染病及慢性疾病防控工作中,主要包括衛生教育、預防、初級保健、早期診斷、轉介、康復、護理、心理諮詢、(臨終)紓緩治療等,社區醫療藉着與政府不同模式的合作關係,透過自身優勢及互補不足,目的是高效運用公共資源配置,盡量減低社會成本,提升市民生活質量,以致增加對整體醫療服務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自二○一五年起,本澳經同性或雙性性接觸而感染愛滋病病毒的本地居民個案持續上升,於二○二○年一至十月共錄得36例愛滋病病毒感染新增個案,本地居民20例,均為男性;以30至39歲年齡組共10例,其次為20至29歲年齡組共8例;經同性或雙性性接觸而感染共15例,其次由異性性接觸傳播共3例。衛生局自二○一九年八月起資助非政府組織,開展綜合性社區防控項目,目的是阻止愛滋病病毒在高危群體的傳播鏈,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本澳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的流行歷史與現況:

●一九八六年首次發現外地輸入的愛滋病毒感染個案;

●二○○四年本澳感染愛滋病毒出現小規模爆發,共錄得30例新發個案,其中因靜脈注射毒品感染個案佔一半;

●在一九八六年至二○一八年期間,在本地居民HIV感染個案中,確診年齡以30至39年齡組最多,佔31%;其次為20至29歲,佔24%;

●在一九八六年至二○一九年期間,共有336名本地居民感染HIV,以男性為主,男女比例約4:1;

●二○一三年以前,本澳的累計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主要透過異性性接觸傳播,佔56%,靜脈注射吸毒佔14%,同性或雙性性接觸佔10%;

●二○一六年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異性性接觸與同性性接觸所佔比例相等;

●二○一七至二○一八年則以同性性接觸為主,新確診愛滋病病毒感染病例共用針筒注射傳播的構成比呈下降趨勢;

●二○一九年有39宗本地居民感染愛滋病病毒的新增個案,較二○一八年增加了16宗。其中男性37名,女性2名;

●二○一九年傳播途徑同性性接觸佔62.2%,異性性接觸佔18.92%,雙性性接觸佔8.11%,血液傳播0.03%(此個案在澳門以外地區紋身時使用被污染的器具而感染),本地靜脈注射毒品感染為0。

從以上衛生局資料可見,男性感染愛滋病病毒的新增個案高於女性,以澳門本地居民、男性、分佈於20~39歲 ,以同性性接觸為主。澳門愛滋病感染防控關鍵人群為男男性行為者,70%以上愛滋病病毒的新增個案由醫療機構和自願檢測服務發現。

社區自願檢測有成效

本澳社區醫療於傳染病防治工作擔當的角色,是盡可能配合及協助政府應對有關疾病危機突發事件處理和全民防控的需求,充分利用有限資源,盡力減少公共衛生危機在社區發生。本澳政府、社會福利機構、非政府組織形成了一個政社協同、共享信息與行動協調、營造社會力量制度化;社會福利機構和非政府組織動員民間資源,加強與專業╱企業機構合作,對特殊群體進行照顧、疾病防控教育、衛生防護、心理輔導、醫學關懷等,更有效在社區拓寬目標關注人群,並採取立體化、多樣化醫療服務工作。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工人醫療所二○○八年起與衛生局合作開展STD篩查計劃(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creening program),主要檢測靜脈血液採集樣本,二○一六年起開展HIV快速測試計劃(HIV Rapid test),為檢測指尖血液採集樣本,兩個項目至二○二○年十一月服務共3,922人次(包括本地及非本地居民),發現愛滋病病毒陽性個案25例,梅毒試驗初篩陽性個案18例,淋菌陽性個案5例。STD篩查計劃中HIV陽性檢出率為0.17%,HIV快速測試陽性檢出率為1.34%。二○一五年前接受社區自願檢測服務為913人次,發現陽性個案共2例。二○一六至二○二○年十一月接受社區自願檢測為3,009人次,發現陽性個案共23例。二○一六年開展HIV快速測試後自願檢測人次有明顯上升趨勢,佔總數72.4%,近五年陽性檢出率也有明顯上升趨勢,極可能因為與接受社區自願檢測服務人數上升成正比例關係,亦可見政府與民間社區醫療機構合作有一定成效。二○一五年前發現的2名陽性感染者,分別為本地和非本地居民,本地感染途徑為異性性接觸;二○一六年後發現23名陽性感染者,感染途徑依次為同性或雙性性接觸、異性性接觸、共用針筒,以本地居民感染個案為主,佔73.7%,陽性個案主要為21-30歲年齡組佔53%,年齡最小為19歲。接受檢測人群年齡以21-40歲最多,佔80%以上,性別以男性為主佔約80%。經同性性接觸感染個案佔68.42%,異性性接觸感染個案佔10.53%。

社區防治減歧視風險

在社區開展防控愛滋病醫療工作,政府與民間從中汲取合作經驗,都是一群熱心、務實的前線及後勤支援服務工作者、公共衛生疾病防控工作人員、醫護人員等共同努力參與的成果。防治愛滋病工作醫護與社福界之合作關係,一直秉持共同承擔社會責任、協助提高公共政策績效,減低社會成本及公共衛生危機風險。

在不斷深化及成熟的社區防治愛滋病工作中,透過與政府和相關專業團體的合作、互補,因應鄰近地區及本地愛滋病病毒感染率、高危人群數據的特徵性、人群流動性、高危因素動機、疾病譜改變以致家庭結構環境改變等社會因素,幫助政府在社區擴大宣傳覆蓋面,針對高風險人群、以及21至40歲年齡層等進行宣傳、衛教和篩檢工作,利用社區醫療機構位置及便民優勢,優化社區門診檢驗流程,電子應用程式等服務更多檢測者,提高社區陽性檢出率,協助減低歧視及社區傳播鏈之風險。

澳門工人醫療所副主任 許璇珊

2021-01-06 許璇珊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93394.html 1 探討近年本澳社區防治愛滋病工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