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建築業冀參與公共工程
【本報消息】去年疫情突如其來,各行各業均受不同程度打擊。有建築業界表示,疫下政府推出“以工代賑”措施,讓本地建築業界獲得就業機會。新一年業界也逐漸獲得一些工程項目,對未來建築業發展有信心。希望政府在公共工程方面,可讓更多本澳建築工程公司有份參與。
澳門建築置業商會會長謝思訓表示,疫下澳門工程數量較少,但政府即時推出“以工代賑”如翻新公廁等,助本地建築業界獲得就業機會。業界今年也有不少發展機會,包括金光大道陸續有工程項目啟動、新城A區即將有項目需要判給,以及關於社會房屋設計兼建造項目推出等。樂見這些項目可讓本地建築業和設計業重新起步發展。
但目前建築業面臨不少困難,一些需要投資較大金額、建築技術要求高的項目,其設計及建築部分會直接判給同一家非本地公司,導致本地建築業界和設計公司無機會參與。對此業界與政府不斷溝通,希望政府未來可把工程判給作分流,把較小型、投資金額較少的項目分給本地業界;規模較大、含金量較高的項目則邀請非本地業界承接。
倡撥地儲存大型機械
另外,外地公司可在項目啟動時,才把大型機械和車輛運入澳門。反觀本地建築公司因多年來沒有足夠土地存放有關設備,失去不少競爭條件,希望政府考慮為本地公司提供儲存機械的土地。
許多本地建築業界不僅對建築工人進行技術及安全培訓,在提高自身技術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呼籲未來本地業界要積極爭取向上流動機會,不斷提升自身技術水平,以獲得更多發展機遇。
另有建築業界表示,去年建築業界總收益料有所減少,因此對政府今年投入一百七十七億元於基建投資充滿期待,希望可為本地業界增加參與及就業機會,也希望本澳經濟盡快復甦,讓建築業界重回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