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展三地藝術家文脈關係
在廣東美術館舉行的“臆象——當代水墨藝術譜系(二○○○至二○二○)”,粵港澳三地藝術家作品連袂展出,呈現當代水墨多元生態,展期至本月十五日。
本次展覽由廣東美術館主辦,首次以粵、港、澳作為區域性水墨研究樣本,在相關學術背景下,對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彼此促進的脈絡和未來發展的可能獲得更加清晰的把握。
展覽以“臆象”為主題,意在凸顯粵、港、澳當代水墨“自出胸臆”的藝術特質及其與傳統水墨之“意象”美學的文脈關係。而作為方法的“譜系”則是為了觀察、梳理近二十年來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的發展面貌,以進行階段性的記錄小結。
是次展覽共邀請來自粵、港、澳四十八位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參展。其中廣東藝術家有王璜生《風之痕》、黃一瀚《北京少年》、梁銓《六柿圖》等;香港藝術家有王無邪《庚子山水之九》、靳埭強《上善》、韋邦雨《念念浮光》等;澳門藝術家有楊大名《蓮花獻瑞》、吳衛鳴《瞬間》、唐重《飛不起的鳥》等。
既獨立又互通
展覽策展人皮道堅介紹說,在水墨創作的現代化表達與國際化觀念的發展過程中,粵、港、澳地區的當代水墨實踐既獨立又敢為人先。粵、港、澳三地的當代水墨形態,既各自獨立,又具有一定的互通性,呈現出一種較為綜合的當代水墨文化形式,不斷產生傑出的藝術家和優秀作品,對其他地區的當代水墨藝術發展產生推動與引領作用。
參展畫家靳埭強就是香港當代水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水墨畫從西方素描水彩入門,實驗現代波普風格水墨新貌,進而回歸山水傳統,同時長期受到現代設計概念的影響,創造性地將東方傳統水墨情趣與西方設計思維融匯於一體的現代風格,開闢出文字山水畫的新領域。他將書畫融合成一體,字中有畫,山水成字。
澳門畫家唐重的水墨畫走出了自成體系的當代水墨風格。他竭力避開描摹客觀事實,完全以個人的眼光和角度去探索發現。這些特點使其作品看起來分外質樸、自然而又富於韻味。作品《飛不起的鳥》就體現了他在畫中所映照的生活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