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禮物
聖誕聚會,損友問起我最愛的節日,我環顧四周,滿眼的人群與燈飾,果斷回答是聖誕和農曆新年。
我不是愛熱鬧的人,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如果每天街景相若,確實少點意思。每逢大節如聖誕新年,街上人來人往,燈飾閃閃發光,有音樂,有活動,姑勿論如何影響市容,一家大小擠在街上,溫馨氣氛滿溢。
聖誕和農曆新年還有個共通點,就是“交換”。新年交換紅包,聖誕交換禮物。如果紅包是以“家”為單位的交換,聖誕禮物則更關乎個人意志。
聖誕交換禮物的傳統,其中一說是源自耶穌的年代:三位博士到伯利恆,在星星的引導下,向即將降生的耶穌送去黃金、乳香、沒藥等禮物,自此聖誕節就有了送禮傳統。可是,既然大家都不是主角,禮物該由誰送給誰?難有定論,只好互相交換,也正合商家胃口。朋友之間要交換,家人之間要交換,同事之間也要交換,禮物交換得多,消費額便節節攀升。
不少朋友,每年聖誕都會鋪天蓋地,在社交媒體上秀出聖誕聚會的歡樂場景。大家都特別期待交換禮物的環節,因為交換禮物將獲得的驚喜或驚嚇,總是充滿誘惑。不過,在近年盛行“斷捨離”的環境下,熱衷交換禮物的人群似乎稍為減少,亦有人提倡“舊物交換”,將“己所不欲,必施於人”的環保美德,貫徹落實於交換禮物環節中。此舉除了一如傳統交換禮物,可增進友誼、體驗氣氛,亦有助環保,不完全違背個人“斷捨離”,也不用花費額外金錢,買一件很可能將成為別人“廢品”的聖誕禮物。
喜慶節日,何必花費金錢物資,費煞思量,去賭一個驚喜?好朋友們通常在各自生日已交換過禮物,聖誕想感受氣氛,三五知己出街走走,逛逛市集,給朋友買一件對方喜歡的物品,作為禮物,肯定皆大歡喜。
古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