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商業 兩年辦逾三十活動
近年居民注重身心健康,健身、體育活動風氣漸趨盛行,甚至成為團隊建設的重要元素。從外國留學回澳發展的趙文龍,於一八年底與友人成立MR.J體育及娛樂活動策劃有限公司,將體育活動與商業元素結合,成立兩年間為團體及個人策劃、組織舉辦逾三十場大小體育活動,希望立足澳門,放眼灣區市場。
度身策劃團建活動
趙文龍表示,過去是一名籃球運動員,一直熱愛體育活動,外國留學時看到外地有不少體育活動策劃公司,產業發展成熟,澳門這方面的企業則較少,故回澳後與另一位同樣熱愛運動的朋友於一八年底合資創辦公司,希望將體育結合商業活動元素,在澳門普及體育娛樂風氣,從而推廣體育產業發展。基於業務特點,以及考慮到租金成本,最終選擇共享辦公室作為創業起點。
公司主要策劃體育及娛樂活動,創辦兩年間,至今舉辦逾三十場體育活動,盡力做到每個月一場大活動、一場小活動。大型活動上限三百人,小型活動上限一百人,約一半活動為其公司自行策劃,開放公眾付費報名參與,設有單堂、一日或二日通行證;另一半的活動則與企業、機構、社團合作,為其度身策劃相應的團體建設活動,讓參加者在活動中增強彼此的交流及互動,提升凝聚力及歸屬感。
除了傳統的籃球、足球等體育活動外,還會引入外國的新興體育活動,如攻防箭、芬蘭木棋等,並有協辦運動類的展覽活動,希望透過引入新興體育活動及展覽平台,讓更多居民了解不同體育運動的樂趣,提高參與的積極性。過往舉辦的團建活動,以攻防箭最受歡迎。
立足澳門着眼灣區
新冠肺炎疫情下,最初對籌劃活動有一定影響,部分贊助商削減預算,或者減少群體聚集活動;不過,正因疫情影響,居民無法外遊,且注重強身健體,提升身體免疫力,對體育活動的需求上升,故今年整體生意尚算平穩,未至於受到太大衝擊,保持收支平衡。
目前本澳體育產業相對外地仍處於起步階段,政府提出發展體育產業,認為產業有廣闊發展空間,但仍面臨一定難題。首先是場地設施不足,體育活動需要較大的場地,公共體育設施需求大、租場難,私人體育設施費用較高,導致成本上升;其次是本澳人口不多,內需有限,籌劃體育活動,尋找贊助商的難度較多。
國家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戰略,近年相繼推出的政策加快灣區建設,可以將市場進一步延伸至大灣區,打破澳門市場細的局限性,故未來會繼續立足澳門,着眼大灣區市場。目前正在與大灣區城市洽談體育活動的可行性,預計明年首先到橫琴舉辦活動,提升知名度,然後到廣州推廣,因廣州的體育風氣及設施是大灣區中條件最好的城市。
本報記者 黃思僑
經營三問:
1、如何突破活動場地不足制約?
2、新興體育活動怎樣吸引居民參與?
3、走入灣區發展要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