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媒體考察施工進度
黃茅海通道可抗十七級颱風
【本報記者池曉東江門廿五日電】粵港澳主流媒體一行昨今兩日到訪江門,參加江門“十三五”交通運輸工作成果媒體採風活動,團員走進在建重大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現場。T5標項目副經理高駿表示,黃茅海跨海通道本月十六日已進入全面施工,建成後可抗十七級颱風,是粵港澳大灣區又一個地標性建築,將成為珠江口的標誌。
江門區位交通優勢,決定了其具備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西翼交通樞紐核心的客觀條件,將承擔起粵港澳大灣區承東啟西、輻射粵西乃至大西南的西翼核心重任。
粵港澳主流媒體團一行,昨今兩日走進黃茅海大橋施工現場、中開高速赤坎服務區、開春高速大田管理中心、恩平市“四好農村路”示範路及荷塘西江大橋現場採訪,了解工程建設新進展,感受江門交通發展新成就。
其中,最受注目的是黃茅海跨海通道,媒體團一行伴着海風走進施工現場,看到項目重難點工程之一的黃茅海大橋主墩施工平台上熱火朝天,大型工程機械轟鳴,建設者們幹勁十足,將一根根鋼樁打入海底。
雙向六車道行駛
這是粵港澳大灣區繼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以後的第三個跨海通道工程,為港珠澳大橋的西沿線,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批覆概算一百二十七億七千四百萬元人民幣。
該項目起於珠海市高欄港區,東連港珠澳大橋、西連新台高速並與西部沿海高速相交,止於台山市斗山鎮,路線全長約卅一公里,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每小時一百公里,使用壽命一百年。工程設七百米級超大斜拉橋兩座;中、長隧道各一座;互通立交四處;服務區、管理中心、養護工區各一處。
高駿介紹,從設計上看,黃茅海跨海通道海域段長約十五公里,跨海段設置兩座主橋。其中,高欄港大橋擬採用鋼箱樑雙塔單跨斜拉橋設計,跨徑七百米;黃茅海大橋跨越東航道和西航道,擬採用鋼箱樑三塔雙跨斜拉橋設計,跨徑七百二十米,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跨徑最大的三塔斜拉橋。
從工藝上看,主塔採用內地罕見的獨柱式結構,設置五座主塔,設計上融入了景觀理念,外形動感柔美、標誌性突出。從技術上看,為應對海上的極端環境,項目融入平安百年質量工程理念,工廠化製造、機械化施工、裝配式安裝等現代建造技術將被採用,並建立區域性多災害預警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