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2月23日
第C07版:蓮花廣場
澳門虛擬圖書館

抓牢“十四五”機遇 融雙循環共建大灣區

抓牢“十四五”機遇 融雙循環共建大灣區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早前在北京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就《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十四五”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之後,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當前世界面臨新冠疫情衝擊,經濟處於全球性衰退,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制定的“十四五”規劃必然引起國人,甚至國際社會的關注。而“十四五”關於大灣區的論述,更是為澳門抓牢“十四五”機遇,融入雙循環提供了良機。

“十四五”規劃指出,“繼續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高品質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支持香港、澳門同各國各地區開展交流合作”,“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政策措施”。這表明港澳在“十四五”發展時期在國際合作交流及大灣區建設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澳門仍然是國家“大灣區”發展的重要一極,仍將發揮核心“引擎”作用。

抓住國內國際兩個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國家各層次、各地區的發展,都要立足於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國內大局就是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國際大局就是當今世界面臨百年之未有大變局。因此,澳門也應深刻地、辯證地看待新時期新發展階段澳門所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準確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既要看到新時期我國社會發展及矛盾的新變化,也要看到當前國際格局及政治形勢的新特點。做到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轉危為機,努力實現更高品質、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當前國家正在積極謀劃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國家經濟發展模式根據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實現的轉變。當前,中國經濟已經從高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化,經濟發展動能正由外貿向內需轉變,意味着國家以往的經濟發展模式、動力、方法和路徑都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澳門也一樣,需要因應國家的調整作出相應調整。這不僅是客觀環境變化的需要,也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契機;契合了國家“十四五”規劃“雙循環”發展格局的經濟主線。

面對國內國際環境變化帶來的“危”與“機”,澳門要抓住國內和國際兩個機遇,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重點以搞活國民經濟為主的“內循環”。一是以科技創新為着力點和主抓手,以滿足國內消費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形成較為獨立的產業鏈,抓住內循環的主線;二是高水平打通“內循環”與“外循環”,抓住澳門參與全球競爭與合作這一“外循環”機遇。目前,內需、創新和開放是構建“雙循環”的三大支柱,粵港澳在“雙循環”中作用獨特,迎來了難得歷史性機遇。特別是澳門,作為陸海節點城市,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澳門可以發揮制度優勢,抓住內外兩個發展機遇。

中華民族復興再創輝煌

澳門歷史上就是“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是中西文化交匯前沿和基地,先後誕生了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第一所西式醫院、第一份外文報紙……在中西文化交融和國家發展進步中做出了傑出貢獻。目前,正朝着國際著名城市邁進,着力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服務平台”。澳門回歸以來,特區政府和澳門居民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政治體制穩健發展,成效顯著。在經歷了國際風雲變幻和新冠疫情的衝擊之後,澳門經濟產業單一的弊端和經濟韌性不足問題更加突出,澳門經濟轉型的壓力更加迫切。在此情況下,澳門更應變危為機,牢牢抓住“十四五”規劃的機遇,積極融入國家“雙循環”的發展格局,按照“國家所需、灣區所向、澳門所長”的發展思路發展自己。

一是以珠海、大灣區為依託,聯手內地擴大內需,支撐“內循環”,形成發展新格局。“內循環”更強調內生循環的動能,強調依託國內市場促進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在“內循環”政策主導下,內需迅速擴容。雖然澳門在大灣區擁有的企業數量與香港有差距,但澳門可以拓展進口分銷業務,從推動內地消費者保障方面入手,提升內需產品的多樣化,進一步提升內需的動力。澳門還可以加強與內地的區域合作,推動粵澳深度合作區域海南自由貿易港合作、加強澳門與廣西“中醫藥寶庫”、江西“中醫藥科技+教育+旅遊”合作,進一步加大力度,精心繪製琴澳合作這幅工筆畫,提升澳門中醫藥產業園入園企業的數量和質量,研發和生產更多優勢康養、醫療健康產品,通過“內銷”銷往內地。澳門可以通過粵港澳大灣區交通設施的互聯互通參與“內循環”,加快大灣區城市開展澳門園區選址開發和建設步伐。參與並促進灣區旅遊一程多站建設,挖掘旅遊文化中的澳門元素、珠三角元素、嶺南元素,整合為具有特色的灣區旅遊文化元素,提升灣區作為旅遊目的地的活力和吸引力。

二是通過科技創新新動能推動“內循環”。科技創新是構建“雙循環”的第二大支柱,將會產生新的“內需”動能,進一步推動“內循環”。近期國務院發佈了《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大力支持晶元相關產業的發展。並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產業發展,落實“新基建”戰略。通過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科技創新為“雙循環”賦予新動能,促進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經濟增速長期保持中高速。近年來,澳門特區政府加大科研創新投入力度,加強與內地科創合作。澳門四大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集成電路、物聯網、中醫藥、航空航天、計算機科學、智慧城市、信息技術、大數據分析、雲計算等方面取得較大成就,擁有較大發展優勢;澳門可以聯手內地科研機構,開展創新合作,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的合作,在創新驅動引領“內循環”方面發揮獨特作用。

三是聯手內地激發發展新活力,推動高水平的“雙循環”。以“內循環”為主並不排斥“外循環”。國際資金融通和貿易暢通仍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就是對外開放。因此,我們更應該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建設開放程度更高的經濟新體制,形成新的國際合作和競爭優勢;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推動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澳門作為開放型經濟體,可以積極參與“雙循環”互動並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 如在內地廿一個自貿區和一個自貿港建設中,在貿易、企業經營、貨幣流通、人員往來、諮詢流通等方面的自由度,以及法制與營商環境建設方面提供具體的政策性建議。澳門還可以同時在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特色金融、財富管理、人民幣離岸市場等方面加快發展,提升澳門在國際和區域金融發展中的地位。澳門還可利用自身的地緣、文化、人脈優勢,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使澳門成為內外“雙循環”的連通器、兼容器和加速器,在歐洲、澳洲、東亞經濟圈和拉美、非洲市場等“外循環”中發揮作用。

儘管在國際動蕩的格局和疫情影響下,澳門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但是澳門社會只要上下一心,主動把握“十四五”規劃帶來的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配合和支持國家“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尤其是在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中發揮更大作用,才能在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下,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再創輝煌。

澳門城市大學葡語國家研究院博士生 陳朋親

民聯智庫副主席

澳門“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 周 平

2020-12-23 陳朋親 周 平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90619.html 1 抓牢“十四五”機遇 融雙循環共建大灣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