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向後轉
年青時,讀過一本小說《將軍向後轉》。將軍之所以向後轉,因為他發覺繼續前行是一條死胡同,索性掉頭轉向。從轉向的動作,我腦海中浮現軍人操練時的動作與口令:“一二一”、“踏步走”、“向後轉”、“立正”!
立正是站定的意思。《尙書》有〈立政〉篇,為周公歸政成王後的誥辭。王引之對“立政”二字說明,謂“政”與“正”同。正,長也。立政謂建立長官也。《經義述聞》卷三:〈立政〉是講官制與人才問題,闡述設官用人之道。由於成王即位後,天下漸趨安定,惟官制尙未健全,經總結歷史經驗,建立一套完整的公務員任免、賞罰制度。鄰埠在英治時期的“銓序司”即此。“銓序”一辭,見於《晉書 · 石季龍載記上》。
《管子 · 立政》,篇名是襲用《尙書》而來,而有別於《尙書》者,則《管》更為具體。譬如論述到國家重大政務,他提出九個問題,分別為:三本、四固、五事、首獻、首事、省官、服制、九敗和七觀。文章第一句說:“國之所以治亂者三”。三,是指“三本”。他斬釘截鐵地說:殺戮刑罰,對治亂是沒有作用的,只是火上加油。應該尋找其根由所在,不可倒果為因;“國之所安危者四。”這“四”是指“四固”,說明國之安危,不能只憑城郭的險阻,暗喻民心為重;“國之所以富貧者五。”“五”者,“五事”也。認為光是輕稅租、薄賦斂是不夠的,更深層次的是民生問題,即如何解決住屋和就業等問題;“君之所審者三。”“三”者,“三本”也。德不當其位,功不當其祿,能不當其官。此三本者,治亂之原也。這是說:其人之品德不良,不適宜任其職,譬如說,廉政官員而自己貪污;作為紀律部隊的高官,薪金超越一般職場十倍,卻是盜賊如毛,治安不靖,是“功不當其祿”,作為教育的長官,卻經常錯別字,讀錯字音,亂用典故,是一個不學無術者,是“能不當其官也”。以上的“三本”,是國家治亂的根源。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