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學生的學校”
如果學校只有一個學生,成為一間理想的學校,會不會更容易?劉旭恭繪本《只有一個學生的學校》(《小典藏》),內容說本來應該招收大批學生的學校,今年只收到一位學生。為了保有工作,大家努力想把這孩子教成“模範生”,各科老師因此吵了起來。孩子在大家的爭執中,感到很害怕,最後跳窗逃走了。
小孩在森林裡,跟着老伯伯,鬆土種花看小蟲子。他去廚媽那,廚媽給他喝湯,暖暖的。整個學校都是學習的地方。學校外又何嘗不是?小孩往上爬,找到了秘密基地,他看到自己的村落,菜市場、海邊、火車站、自己的家。到了圖書館,館員正在做書,小孩也做自己的書……
小孩沒再回來。全校都在找他。他在圖書館的微風中睡着了,大家找到她,氣到爆炸,原來安靜的圖書館,又被這群人弄到鬧哄哄的。館員要大家安靜,看看小女孩的畫:一邊是山和操場與廚房、有花草樹木與微風小狗的地方,一邊是怪獸惡鬥場。
理想的校園在這裡,專業界線瓦解、知識框架去除之處。“老師想了很久”,決定要辦一場歡迎會,在歡迎會裡,語文老師居然做了麵包,美術老師居然唱歌,數學老師製作木頭小汽車,地理老師表演魔術……如果老師只有“工作裡的老師”,而沒有“身為人自己”,那個喜歡烹飪、歌唱的自己,對空間有想像的自己(自然老師和體育老師蓋了一間小樹屋),理想的學校就不存在。
“從此,這間學校又有很多學生了。”跳出窗外的孩子,後來成為“帶着老師成就理想教學環境的人”,那是個美好的結局。在現實生活裡,我們依然虧欠着,那個跳出窗外的小孩,孜孜矻矻,也虧欠着自己。
(“夢想中最好的學校” · 二)
川井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