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漸防微
《漢書 · 霍光傳》有一段記載:“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竃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於上行,餘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亡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燋頭爛額者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請之。”文中的“鄉使”實即“向使”,謂假設也。是的,假使那家的主人,當時不是“嘿然不應”的話,就不致發生火災,没有人燋頭爛額,毋需殺牛置酒。坊間慣說:“有早知,冇乞兒。”遺憾的是不信早知,無話可說。
曲突徙薪,此謂之杜漸防微。〈權修〉這一段也是這個道理:“凡牧民者,使士無邪行,女無淫事。士無邪行,教也;女無淫事,訓也。”使無邪行,亦無淫事在於“教”、“訓”,而教訓在於事之未然,即杜漸防微也。記得較早前,本澳有巴士乘客在車上“劏蛇”、“劃火柴”,世風日下,鄉使從少時教之、訓之,則像《管子》所說:“教訓成俗而刑罰省,數也。”數,讀如朔者,頻數也。這是說:“刑罰可以省矣”。至於“教”與“訓”,其義則一,所別者是師教、母訓。
文章說:“欲民之正,則微邪不可不禁也。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微邪不禁,而求大邪之無傷國,不可得也。”日前說過“禍因惡積”,同樣,大邪由小邪而聚。“微邪不禁,而求大邪之無傷國,不可得也。”依據這原理,《管子》說到“禮義廉恥”,都應從小處做起,有謂:“莫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文章結尾說:“凡牧民者,欲民之謹小禮、行小義、修小廉、飾小恥、禁微邪,此厲民之道也。民之謹小禮、行小義、修小廉、飾小恥、禁微邪,治之本也。”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