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大師張君秋
自從退休之後,空閒的日子多了。平日,習慣了用工作來“消費”自己的體力、充實自己的心靈;但下崗了,便要調整好自己的生活安排啦!
我把平日閒暇的時光,大多用在閱讀和欣賞影劇節目之中,倒也其樂無窮。
且說近幾天,我都守着央視戲曲台,因為它有一個節目吸引了我,便是特別為紀念京劇大師張君秋誕辰百周年的特輯了。
對於地方戲曲,我很有興趣,而且欣賞的品種涵蓋比較廣泛。如京劇、粵劇、越劇、崑曲、黃梅戲、川劇、豫劇……一一照單全收。
而京劇是我最傾心的,它源遠流長、功力深厚、內涵豐富、教化人心。其中,青衣的流派有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的傳統四大流派。而後起的張君秋先生,是新崛起的張派創始人。
今年,正值張君秋的一百歲誕辰,央視特別邀請了他生前的弟子在熒幕亮相,向戲迷如數家珍地介紹了老師的藝術造詣和高尚師德,令我們收穫良多。
在央視的熒幕上,我看到了他的入室弟子一一登場,包括有張萍、趙秀君、萬曉慧、薛亞萍、董翠娜、關靜蘭……其中,有幾位還應邀演唱了張派名劇片段,把張派青衣藝術的清純高雅、婉轉迷人的風格,表現得十分傳神。
以筆者個人的拙見,對張派傳人中的弟子印象最深的是趙秀君、張萍和萬曉慧三位。其中,我最喜愛趙秀君,她演出的《大保國》、《二進宮》、《梁紅玉》等都傳承了老師的衣缽,而且,有所發展。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京劇團應邀訪澳,在清平戲院隆重公演。我幸運地得以欣賞到張君秋演出的《梁紅玉》。啊,他那唱功、做功,爐火純青,絲絲入扣,把一位堅強、善良、勇敢的女性形象刻劃得像再生一樣站在面前,實在太美妙了……
魯 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