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澳門青年政策》諮詢文本之建議
一、前 言
《澳門青年政策(二○二一至二○三○)》於二○二○年十一月十二日至十二月十二日,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公開諮詢。新一輪青年政策的願景為“育身心,展德才;勇擔當,建未來”,分別有五大政策方向與目標,並配有相適應的措施和行動計劃,全面促進青年成長。有見及此,本文嘗試針對“青年政策”的方向、目標和主要措施,分別提出以下建議和措施,拋磚引玉,以供大家參考。
二、政策方向與目標
建議1:從心出發培養青年的家國情懷
除了澳門整體社會加強青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外,還要加強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尤其是要從小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近年來,由於網絡影響,以及鄰近香港、台灣等社會問題,進一步仇視國家的情況,間接影響到澳門學生的家國情懷。因此,要學校角度出發,從幼稚園起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在不同教育階段、不同學科,培養學生認識祖國歷史,讓他們自覺保護國家文化、民風習俗的使命感。增加青年到訪內地,親身感受祖國河山,了解國家的發展,把自身命運與祖國發展相連在一起。
建議2:培養專業、專職和具有法律知識的師資隊伍。
青年深入了解、尊重及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澳門基本法的前提,必須要培養認識憲法和基本法的師資隊伍,讓他們肩負起培養學生的法制觀念。現時澳門各所學校均缺乏熟識法律的教師,對學習澳門基本法和憲法的知識,仍需政府創設更有利的培訓平台。因此,教育當局應該制定法律,培養專業和專職、且具有法律知識的教師,打破《課框》只有品德與公民科目,而沒有規定專任的師資隊伍,為推動私校培養守法的公民而作出不懈努力。
建議3:強化學校品德輔助小組的作用
回歸二十年以來,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一九九九年、二○一七年、二○一八年和二○一九年澳門居民的離婚率分別為20.7%、38.1%、40.2%和38.5%。此外,二○○七年至二○一九年共十三年期間,單親家庭產生的子女總數為7,971人,即單親子女平均每年有613人。以上數據反映澳門社會高速發展,二十年後衍生出不少家庭問題,家庭問題間接引發出一連串學生問題。特別是現時青年沉迷網絡,導致網絡欺凌、網絡色情,以及網絡犯罪等問題愈來愈嚴重。加上青年吸食電子煙、飲酒、講粗口等問題有待改善,直接加劇他們的學習偏差行為。因此,未來要增強學校品德小組的輔導功能和作用,無論是從管理上,還是課堂上,要加大支援的力度,幫助這類弱勢的青年,提升他們的身心健康。
建議4:增強品德與公民科的功能
有研究指出,澳門博彩業開放帶給學校教育的四點新問題:一是親子關係疏離,家校聯繫博彩業家長困難;二是小學生缺乏正常家長關顧督促;三是小學生良好習慣未在早期養成,影響學業;四是沉迷電玩現象仍未引起足夠的社會重視,是亟待宣傳與研究的問題。現時澳門學校推行品德教育方法不一,各有各做,充分體現辦學多元化的特色。只是二十年後,由於家庭功能和型態不斷改變,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新一輪的危機。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德育,增設專業和專職的品德與公民的師資隊伍,及早為未來的青年發展增強品德教育的效能。
建議5:加強職業教育
有研究發現:“學生問題”、“教學問題”、“管理問題”和“家長問題”等,成為澳門教師在教學上面臨的最大困難。有高三學生認為:“綜合能力固然重要,但特長生的關注仍未足夠。內地有體育生、美術生、藝術生等技能發展,同時又兼顧文化課程的中學。而澳門的這些特長生在內地或國外時,由於中學集中綜合發展,導致技能未足以對外發展和競爭。若能於中學制度中加設專業班,令專業班更普遍,建立可認可性的師資團隊。”因此,未來教育當局要加大力度推動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促使不同能力的學生,享有不同發展的機會。
建議6:支援弱勢學校發展
有研究指出,教育當局要減少私校之間的攀比現象。PISA測試曾經指出澳門留級率高企、幸福感包尾、校園欺凌嚴重等問題。教育當局無論在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為弱勢學校提供更多的支援和幫助,如留級問題,提供補底協助;幸福感問題,提供心理輔導服務;校園欺凌,多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諮詢服務等,為學校加大資源投放,增設心理資訊室等,深入學校的內部和底層,為學校解決PISA測試所發現的問題。今後社會急劇發展,教育政策應與時俱進配合社會、家庭、教師,以及學生等多方面發展。因此,未來特區政府要增撥教育資源,協助較弱勢學校發展,讓學生有機會接受更公平的教育,共建和諧社會。
建議7:提升私校管理,達到教育公平。
由於歷史原因,澳門學生可以自由擇校,學生無論留級、成績和品行不理想,都可以轉校。長期以來,辦校質量高,學校的軟、硬件較優勝。相反,有私校仍是“未見一片藍天”;有私校仍是“全校學生集會坐在操場地上”;有私校推行科普課程困難重重等。因此,未來特區政府要優先解決裙樓學校,提升私校的管理水平,才能培養更多人才,服務社會,建設澳門,更好地融合國家發展。
三、主要措施
第一:增強青年的家國情懷
愛國教育是澳門社會發展重中之重的環節。要從社會環境、各個社團、學校、媒體、家庭等都應各司其職。有國才有家,在當代學生中,愛國教育是需要不斷地提升。家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為孩子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行,他們對國家的印象和情懷直接影響到孩子。香港就是一個反面教材。故此,澳門很有必要提升家庭的愛國教育,生為中國人,死為中國魂,父母都愛國,那麼定必提升孩子的愛國情懷。
加強愛國情懷教育,應該從小培養學生要有一顆愛國之心。要教育學生,澳門一直有源遠流長的愛國之心,特別是澳門今時今日的繁榮生活得來不易,都是因為澳門有強大的靠山作為後盾,培養學生對祖國和澳門有感恩之心,幸福不是從天而降,懂得應有的責任和義務,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澳門的發展相連在一起。從而做到珍惜國家和保護國家。
要增添愛國方面的知識,例如:在語文、歷史、地理、品德與公民等科目上,利用5分鐘時間,講解國家相關知識,多了解國家崛起的血淚史,日積月累地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並增強對國家的認同感。其次,設立憲法和澳門基本法的學習,培訓專職和專業的法律師資隊伍,在學校推廣相關法律知識,令學生明白法律才是家的根本。次者,增加師生到內地的交流活動,使學生親身感受到祖國的發展一日千里,讓青少年更好地融入到國家的發展,明白到身為中國人的驕傲。
第二:加大研究家庭問題
針對現時澳門高離婚率,以及將近一萬名在離婚家庭、單親家庭和再婚家庭等成長的子女所衍生的問題,從小令到這部分青少年形成很多不良習慣。因此,政府、社工局、教青局、司法警察局等部門,及早成立一個跨部門的工作小組,研究社會發展對家庭的影響,從而制定政策和措施,預防未來更複雜的家庭問題。
第三:做好學校的品德工作
社會問題影響家庭;家庭影響學校;學校影響社會,總是相互循環着、變化着。現時這種影響已經反映在學校的課堂上,妨礙教師的教學工作。因此,教青局應該增加各所學校的社工人數,又要設立專職的心理輔導員,疏導學生的情緒。重要的是,要增強德育工作小組的功能,深入了解學生遇到的各種困難,為他們提供適切的輔導,紓緩他們的身心健康。
第四:改良品德與公民的師資隊伍
回歸二十年以來,澳門很小學校有設立專職和專業的師資隊伍,品德與公民教育學科的發展難以追趕社會發展的步伐。教育當局和學校要增品德與公民科的師資隊伍,身兼兩至三個學科的品德與公民教師,倍感單打獨鬥,難以應對日益嚴峻的青少年問題。因此,未來要加強學校德育的建設,倡導健康生活,自尊自重,幫助弱勢社群,思考如何在課堂和課外推動青少年的品格教育。
第五:增強青年的核心能力
古語云:行行出狀元。教育當局要利用澳門教育多元化的制度,改革職業技術教育,為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提供學習多元的課程,培養他們的技能和特長,發展他們的興趣,增強學科的專業特色。學校的課程不應只有文科、理科,更要推動不同的課程設置,加強學生的生涯規劃,提升學習目標,加強人才培養,令到學生有較強的競爭力。
第六:加強人才的多元發展
有高三學生反映,“近年來,學生在文化課程上的發展已經不足以對外競爭,促進多元發展確實是未來的主要趨勢。但是澳門的多元發展中,始終未能普遍地走向專業化。”可見,以上情況對學習動機不足和學習有障礙的學生帶來較大影響。因此,教育當局加大研究課程設置,在正規教育的情況下,開設各種興趣班和技能班,發掘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專注力和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流動機會。
第七:加強青年的對外交流
對外交流是促進人與人溝通橋樑。有高三學生反映,“對外交流活動,雖然不是陌生活動,但也不是每位青少年都有機會外出交流。”因此,教育當局應該想方設法擴大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組織不同活動,動員學校參加,發揮校與校之間的功能,共享活動成果,增進彼此學校之間溝通和交流。同時,無論是教育當局還是學校,在組織到外地交流活動中,多給予較弱勢學校的學生,讓他們可以吸收內地和外國的文化,改善自身的不足,拓寬學生的發展空間。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正在改變整個世界的發展。今天,澳門經濟結構依舊單一,需要更多人才拓展發展空間,使澳門經濟產業更加多元化,有利澳門融入“一帶一路”、大灣區的發展,創設與外國企業合作研發產業,從而吸收更多人才,共建未來,共創美好明天。未來青少年發展,不再局限於澳門本地,而是在背靠祖國的支持下,面向世界。
四、結 語
回顧二○一二年十月研究者撰寫澳門第一個“青年政策”建議,當中涉及到澳門青年的讀書風氣、活動場地、生涯規劃、品德教育,學習能力,以及競爭力等方面仍需要繼續努力。值得一提的是,本澳資深教育工作者劉羨冰提出澳門博彩業開放帶給學校教育的四點新問題未有足夠的重視。
目前,面對這些教育問題和社會問題,當務之急要研究家庭教育功能,尤其是過去十三年,總共7,971位在單親家庭、再婚家庭和離婚家庭等成長的青少年,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面對的困難和挫折,已經間接地影響到學校的教學功能,其中以課堂問題令人憂心,教師有時顯得力不從心,愛莫能助。
未來十年,我們必須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多支援、多尊重教師,暢通教師向上流動機會,提升他們的工作幸福感;二是啟動研究家庭教育政策,發揮家長第一責任的角色,促進更有效的家校合作,提升學生的學習幸福感;三是改善和優化私校的管理效能,確保教育質量,造福社會。
澳門培華中學品德與公民教師、華
南師範大學管理學博士
袁金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