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五大認識誤區
“高血壓”無人不知,可是很多人對高血壓的認識存在誤區,這將直接影響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對病人的長遠健康和生活質量產生負面效應。
首先,許多病人執着於血壓在早上未服藥時的高度,認為血壓偏高。但血壓在下午測量時又較前下降,病人就困惑了,為什麼我的血壓那麼“不穩定”呢?其實,血壓出現波動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只有失去生命的軀體,才沒有血壓變化。每個心動周期,血壓最高的那一點定義爲收縮壓,血壓最低點定義爲舒張壓。血壓總是在波動中,每時每刻都不一樣。如果你做廿四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會發現白天血壓高於晚上血壓,午後血壓一般高於白天其他時段,活動中的血壓都會升高。
一年四季普遍而言,夏季血壓偏低,寒冷季節和氣候多變時,血壓會升高。老年人的血壓一般都波動較大,起伏更明顯,這可能是由於血管彈性較差的原因。門診和家裏測出的血壓也不一樣,有一種情況叫“白大褂高血壓”,指的是病人在家中測量正常,來到醫院就偏高了,顯然這與心理反射和緊張暗示有關。因此,醫生更願意採信你在家中規範測量出的血壓,因為最接近你的真實狀態。理所當然地,各種應激因素都會引起血壓波動,如焦慮情緒、睡眠不足、疼痛、憋尿等。還有些人患某種疾病(如帕金遜病),人體血壓調節機制不靈了,血壓波動就會大,再加上服用某些前列腺藥物,血壓就像坐過山車,甚至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第二,用什麼測量血壓才算正確呢?如果你沒有受過專門訓練且家中沒有助手,那就首選買電子血壓計,還要是袖帶纏在胳膊肘以上的那種。很多朋友認爲電子血壓計不準,理由是和醫院測量的不太一樣,實際上同一個血壓計,不同時間、地點,測得的血壓也都不一樣,沒必要拿着自己的血壓計與醫院的作比對。使用水銀柱血壓計固然是標準的血壓測定方法,但較適合於醫院環境,因為操作相對複雜,而使用電子血壓計自己就可以完成,技術要求低,與水銀法相比,亦並非差異很大。何況水銀是重金屬,可能蒸發和泄露而污染環境,家庭使用的安全性不太高。另外,初始治療時,一般早晚各測一次,適當中間加測一次就可以了,服藥後血壓若大致穩定,可略減少監測次數。
第三,兩隻手的血壓是否應該一模一樣?這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同一隻手,在不同時段測量,得出的數據都不完全一致。兩隻手的血壓在同一時間出現差異是正常的。不過,這種差異也是有限度的。如果兩側收縮壓差別大於20毫米汞柱,你就要注意是否體內有潛在的異常了。最常見的原因是其中一側上肢出現動脈狹窄甚至閉塞,導致血壓低於對側,很多病人都沒有肢體疼痛或麻痺、蒼白等不適,容易漏診,往往唯一的表現就是血壓差異大。如果擔心這種情況,你可以考慮接受血管超聲波檢查,或者直接進行動脈CT檢查,了解血管有沒有異常。血管異常,常常與血壓有關。有的人反複換藥並加大劑量和增加降壓藥的種類一起服,效果仍不好,再仔細查查腎動脈,原來是一側或兩側的腎動脈狹窄了!這時候用微創手術置入支架,消除腎動脈狹窄,有助於血壓的控制。
第四,降壓藥能減量或停藥嗎?是不是一服就不能停了?這是很多人第一次面臨要吃藥時最擔心的問題。其實,血壓藥肯定能減,也能停,關鍵什麽情況下減停,怎麽減,怎麽停。前文說過,血壓是會根據身體情況和外在環境波動的,不可能一成不變。如果因為某種原因,血壓較前下降得太明顯,甚至已經到了低血壓的邊緣,那麼肯定要停,或減少劑量,或減少服用的品種。天氣逐漸轉暖時,血壓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就有減藥的機會,減了還低就再減,有些血壓不太高的朋友,到了夏天真的可以停藥觀察。反之,冬天時,血壓一般會高些,這時候有可能會增藥。有些重病人,吃不進、喝不下,或上吐下瀉,血壓低下來了,降壓藥也該減了,情況好轉再根據血壓加上即可。外傷出血或者消化道出血,血壓低了,甚至都休克了,那肯定需要減停降壓藥了。心肌梗死後,很多人的血壓會較前下降,這是因為心臟“受傷”,泵力差了,噴射力度不足,引起外周血壓不高。這時候,有些降壓藥就有可能被裁掉,哪怕只是暫時。
第五,血壓高了就服藥,血壓不高就不吃,這樣對嗎?有的朋友先量血壓,高了就吃藥,不高就不吃,將服藥當作臨時行為。這樣肯定不對。高血壓患者應該規律服藥,因為很多藥物在體內需要積累到一定濃度且保持穩定的含量才能發揮最佳功效。血壓不高不低說明你用藥得當。常規所用的藥大多不是立即起效的,只有急救藥物才會,但那種起效極猛的應急藥物,往往又不能持久地平穩起效,且安全性不佳。記住,血壓正常而隨意減停藥物,血壓一定會控制不佳,等發現高了又臨時吃藥或增加劑量,如此反複折騰,對身體非常不利。
一句話,認清誤區,一切以專業意見為先導,避免主觀偏見,這樣才能管理好自己的血壓。
譚健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