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2月05日
第C07版:祝君健康
澳門虛擬圖書館

新生兒的生理特點和照顧

新生兒的生理特點和照顧

承接上文,今日繼續談談新生兒的生理特點和照顧。

十一、新生兒由於紅細胞壽命短,膽紅素生成多,肝臟不成熟處理膽紅素能力低,約80%新生兒出生後兩三天皮膚出現黃染,四至六天達高峰,七至十天消退;最遲可以足月兒三周、早產兒四周恢復正常,稱為“新生兒生理性黃疸”。若黃疸出現早、程度重或延遲不退,需進一步檢查治療。

十二、胎兒經過產道娩出時,在產道擴張過程中胎頭受壓迫,靜脈回流受阻,造成頭皮水腫,頭頂有軟軟的包塊,即“先鋒頭或產瘤”。一般新生兒出生二至五天後,它便可自行消退,對健康無影響。有時可以看到部分新生兒的頭部一側或雙側頭頂有包塊,摸上去有波動感,寶寶不痛,包塊不跨過骨縫。這是由於在產道娩出過程中受傷,或使用產鉗助產,顱骨骨膜下血管破裂形成“頭皮血腫”之故,三至四個月會漸漸吸收。但勿用手揉搓,更不必要穿刺放血,以免細菌感染形成膿腫。如果頭皮血腫突然增大,或頭皮出現紅腫、摸起來發熱、觸痛,則應立即就醫。

十三、“新生兒紅斑”多在出生後一至兩天,常在頭面部、軀幹及四肢出現大小不等、邊緣不清的斑丘疹,在兩三天內迅速消失。在臀部及背部可見青紫色斑塊,叫“蒙古斑或胎記”,多在六、七歲時消失。另外,新生兒臀部容易受到尿便刺激出現“紅屁股”,若沒有勤換尿布,小屁屁與尿糞接觸時間過久的話,往往演變為“尿布疹”,甚至臀部皮膚感染。因此,務必要幫寶寶勤換尿布,在包尿布前,要抹上一層護膚膏。

十四、新生兒出生後,可在鼻尖、鼻翼、顏面部等處看到小米粒大小黃白色皮疹,稱為“新生兒粟粒疹”,由於皮脂腺堆積而成,脫皮後自然消失,屬正常生理現象,無需特殊處理。

十五、在新生兒的牙床上,常會出現一些凸起的黃白色米粒大小的顆粒,屬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無不適感,數周後可自然消退,注意不能用針挑或用布擦破,以免損傷黏膜引起感染。

十六、每個寶寶臍帶掉落的時間不一樣,快的約一周,慢則三周。只要確定保持乾燥清潔,無分泌物便可。如果超過一個月仍未掉落,或臍部有黃色分泌物伴尿糞的氣味,則須懷疑肚臍可能與膀胱或腸子有未關閉的瘻管,必須請小兒外科醫師以手術切除;另外如果臍帶已脫落,但臍部始終濕濕的,且伴隨一團紅紅的肉芽組織,是“臍肉芽腫”或“臍茸”。“臍肉芽腫”可以在門診以硝酸銀外塗燒灼治療。

十七、新生兒早期眼球看起來似“鬥雞眼”,或常有短暫性斜視。這是由於新生兒眼球尚未固定且眼肌不協調,屬正常生理現象。父母應讓寶寶多看室內外物品和景色,促進寶寶的眼珠轉動,使寶寶眼球運動協調發育。如果寶寶一歲以上仍未正常,就需要到醫院眼科檢查。 (二之二)

徐德利

2020-12-05 徐德利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86815.html 1 新生兒的生理特點和照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