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2月02日
第C11版:蓮花廣場
澳門虛擬圖書館

努力,就是澳門人!

努力,就是澳門人!

當第一眼看到“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報道,筆者的意識中立刻迸出“努力,就是澳門人”的吶喊!

這句心底的吶喊,筆者不希望成為高呼的口號。

澳門社會對輸入人才的做法,矛盾而複雜。理智上,應當輸入本地社會所缺人才;潛意識中,又有一種難以自我察覺的排斥情緒。

前段時間讀到貿促局公佈的二○二○年上半年臨時居留許可申請統計數據,心中一驚。在二○二○年上半年處理的個案中(包括非當年提出的申請),“重大投資”與“管理人員及具特別資格技術人員”都沒有任何獲批個案。

回溯二○一九年獲批的“重大投資”〇宗,獲批的“管理人員及具特別資格技術人員”十三宗;二○一八年獲批的“重大投資”二宗,獲批的“管理人員及具特別資格技術人員”廿五宗。即使是對澳門這個微型社會,兩年批准輸入四十宗人才和資本的個案,也少得令人驚詫不已。張祖榮案件攘攘擾擾至今的兩年多,生動詮釋了“因噎廢食”的現實語義。

不少申請“管理人員及具特別資格技術人員”的大學教授、醫生和專業人士對此鬱結了很久,一些申請續期的人士,得到“既不批准也不否決”的回應,一直拖着。拖,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造成續期人士工作、生活極其不便,陷入既不合法也不違法的灰色泥潭,也在無形之中阻礙人才入澳的意願和步伐。當然,執行部門或有難言之隱。

雖然大家都明瞭澳門有其自身的特質與文化,太過急速的變化對澳門禍福難料,但現今社會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作繭自縛將會付出極大代價。若現在不主動求變,被迫改變的日子可能為期不遠。

產業單一,客源單一,碰上世局劇變與疫症爆發,還不警醒我們?耽於安逸,故步自封,是否長久之計?捫心自問,適當、適量、適時引入人才,可為社會帶來正面的推動作用;此時此刻的澳門,更需借力使力。因為要維持美好舒適的生活及保有本地的特質,才必需主動出擊,引入外在的推動力。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正是推動澳門變革、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動力。政府的取態十分清晰,行政長官在《二○二○年度施政報告》中表明將設立高層次的人才引進審批委員會,建立公開、公正、科學、規範的人才評審機制,明確標準,確定名額,嚴格審批,堵塞漏洞,引進澳門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名副其實的人才。

然而社會氛圍呢?顯然與此存在落差,保守的社會氛圍成了影響政府施政的掣肘。世局在變,不由澳門不變。不變坐享其成的觀念,總有一日坐吃山空。

因此,當看到“來了,就是深圳人”,看到深圳四十年的巨變,腦中不禁迸出“努力,就是澳門人”。

“努力,就是澳門人”有三層含義。對於生來不是澳門人,只要在此肯付出、肯努力、肯奮鬥,有理想、有抱負、有操守,就有機會成為有所作為、內心充實的“真實”澳門人。對於生來就是澳門人,如若貪圖安逸、裹足不前,總有一日難有立錐之地,就像一些年輕時好逸惡勞、老來後居無定所的“虛假”澳門人。對於曾經非常努力、取得突出成就,名頭響噹噹、全球通吃的風派人物,如果此人不再努力,四處清談高論,周遭兜售己利,而非務實擘劃,就不要請神入澳。

“努力,就是澳門人”是一種心態,是自我要求、朝乾夕惕、行穩致遠,亦是自我勵進、日就月將、奮發向上。

“努力,就是澳門人”是一種制度,是讓努力付出、兢兢業業的人,有渠道、有機制成為城市的一員,是進賢用能、吐故納新、葆有活力。

“努力,就是澳門人”是一種文化,是人人以奮鬥為榮的風尚,是擇善固執、迎難而上、有所作為。

“努力,就是澳門人”是一種精神,是有生氣、有希望、有明天的城市精神,是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是千里奔湧、萬壑歸流、催人奮進。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生只有不斷追求,努力不懈,生活才會越來越豐滿充實,就像流動的活水一樣,永遠自我更新,不會腐臭;也好似轉動的門軸一樣,持續滑動摩擦,不會朽壞。

人生在勤,勤則不匱。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與每一位願意努力的人共勉:努力,就是澳門人!

雲 山

2020-12-02 雲 山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86131.html 1 努力,就是澳門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