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
明信片問世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記得上大學時,大家都愛在新年將至時,給朋友們寄去明信片,互相祝福新年快樂。時至今日,電子郵件、微信等聯絡方式更為普及,明信片是否會成為一種過往?
對我來說,答案是否定的,明信片這種承載思念和祝福的信使,不會那麼輕易地從我們的生命中消失。
今年我收到的第一張明信片,是朋友在山西博物院參觀時,給我寄出的,明信片的正面,圖案是山西博物院鎮館之寶之一的西周青銅器——鈴簋,造型古樸大方,明信片的背面則蓋有山西博物院的郵戳,以及朋友寫下的祝福。這張明信片從山西一路趕來澳門,我收到它時,它已經有些因為長途跋涉而留下的皺紋,但這不僅無損它的價值,反而令它更顯珍貴。
今年我寄出的第一批明信片,是我在甘肅麥積山旅遊時,給親朋戚友寄出的。麥積山景區郵局的大姐非常熱心,不僅拿出了好幾套麥積山風景明信片任我挑選,還把郵局裡陳列的郵冊拿出來給我欣賞。對我來說,這個郵局也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景點。
在麥積山寄出的明信片中,有一張明信片的收件人是我的孩子。現在很多景區的門票都是明信片的形式,所以在我沒有帶他一同前往時,我都有一個習慣,就是給他寄明信片,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與他分享我的旅程,並同時傳遞我的思念和牽掛,這次去麥積山也不例外。雖然在他收到這張明信片時,我早已回到澳門,但當我看到它時,似乎又能體驗到寄出那瞬間,思念一個人的美好感覺。
當我們寄出明信片時,明信片開始了它的漂洋過海之旅;而當我們收到明信片時,我們想起的是,那個曾漂洋過海也不忘寄來明信片的人。
楊 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