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的四順
《管子》中常見事物的“量”是“四”。如〈兵法〉中的“四禍”,指窮兵黷武的四大禍害;〈七臣七主〉的“四禁”,謂春無殺伐,夏無遏水,秋毋赦過,冬無賦爵賞祿;〈幼官〉“四義”的四種義行和“四機”,這指用兵的四個機密。至於〈牧民〉篇中,除了講“四維”之外,更説“四順”。
甚麼是“順”?《説文》:“順,理也。”所謂理,即梳理、整理,如梳頭理髮。徐灝則曰:馬部之馴,引申為鳥獸馴服之稱。順與馴聲近義同。不過《管子》的“四順”,則指政事之要旨在於順應民心。政事之興,則民心順應;政事廢弛,在於違背良心,故曰:“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要怎樣才能順應民心?他説:人民憂慮勞苦,為政者要令他們快樂,此其一;人民苦於貧賤,為政者想盡方法令他們富起來,也就所謂“脫貧”,此其二也;人民感到危難,如水災、地震,為政者把他們轉危為安,此其三也;人民不希望絕後,為政者扶他們一把,使他們成家立室,結婚生育,此其四也。在這樣安居樂業的環境中,人民自然“順”,自然擁戴那執政者。《管》又説:“故刑罰不足以畏其意,殺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罰繁而意不恐,則令不行矣;殺戮衆而心不服,則上位危矣。”
反過來,要是順從人民的四種願望(四順),即使是疏遠的人也會來依附你、親近你。若強行“四惡”,縱使是親近的人,也會叛離。《老子》三十六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這是説,要收斂的,首先要將它擴張;要削弱的,必先把它強盛。牧民猶如養子,你希望日後兒子奉養你,則首先要把兒子養大。同樣道理,刑罰繁重,法令嚴苛,又豈有忠肝義膽之民?語云:“知予之為取,政之寶也。”寶,不是金銀珠寶,只是一句良箴。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