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終身學習 促居民競爭力
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四年,美國社會學家亞歷克斯 · 英格爾斯(Alex Inkeles)組織人員對阿根廷、智利、印度、以色列、尼日利亞和巴基斯坦六國展開調查。他認為,只有有了現代化的人,才能建立現代化的制度和經濟。他闡釋,現代化的人的特性,一是開放性,樂於接受新事物;二是自主性,進取心和創造性;三是對社會有信任感,能正確對待別人和自己。
教育現代化是人的現代化的關鍵。一九六五年法國學者保羅 · 朗格朗(Paul Lengrand)提出終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的理念。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任職的保羅 · 朗格朗認為,現代人面對的挑戰非常多,一個人憑藉某種固定的知識和技能就能度過一生的觀念一去不返,傳統教育已不能滿足人一生發展的需要。因此,教育必須是終身教育。終身教育可以從兩方面實現:一方面,通過組織適當的教育結構和方法,推動人們在一生中不斷學習;另一方面,通過多種形式的自我教育,真正促進自我發展。
社會變遷 持修提質
社會快速變遷,鼓勵終身教育、推動持續進修、提升居民素質,已然成為時代潮流。除了在校期間接受的教育,每個人在生命全程中必需持續進行各類學習活動,構建學習型社會也逐漸納入各國╱地區政府的施政理念中。
相應地,澳門特區政府於二○一一年七月推出首階段“持續進修發展計劃”,推動居民終身學習,提升個人素養和技能,營造進修學習的社會風氣。
實施三階段的計劃後,特區政府於今年推出第四階段“持續進修發展計劃”,以“調整定位、嚴謹規範、電子監察、擇優延續”為原則,繼續為終身學習創造有利條件,鼓勵居民持續進修或考取認證,提升個人素養和技能,從而配合經濟產業多元發展及營造學習型社會。
電子簽到 嚴加監管
由於過往存在少數舉辦持續教育課程或證照考試的機構違規,引發了輿論關注,當局對“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的工作方向有所調整,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提升申請門檻,嚴格審查。舉辦持續教育課程或證照考試的本地機構,須向教育暨青年局提出申請,當局結合申請機構的場所、設備條件及過往執行“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的表現作出審批。
二是清晰申請資格,確保素質。明確規定資助不適用於回歸教育課程、以非面授為主的課程,以及遙距證照考試。嚴格評估有關項目能否達致提升職業技能、生活技能、人文藝術、體育健康等個人素養、技能的目的。同時,將導師資格及招生對象與項目內容、水平的相符程度,申請機構過往的表現及成效,作為審批的重要標準。
三是全面推行電子報名及電子簽到。規定受益人須以澳門居民身份證親臨機構進行電子報名。同時,受益人及導師出席課程時,須以身份證明文件通過電子方式簽到及簽退。
前述舉措有助於打擊、阻嚇違規情況,但行政當局的嚴格把關僅能發揮輔助性作用,最重要的是居民本身的學習意願,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更令各界深深感受到保持終身學習,提升競爭力的必要性。青年群體的感觸尤為真切。
僱主支持 進修關鍵
此前,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於二○一九年底開展了《探討青年對進修的看法》調研,對16至45歲的澳門居民隨機抽樣訪問,成功收到1,091份有效問卷。調研結果顯示︰
首先,青年認同進修的必要性,有較高的進修意向並付諸行動。展望未來五年,有六成七的受訪者表示計劃進修。
其次,青年的進修意向具有很強的連貫性。過去五年最多受訪者報讀的三個課程類型為語言及翻譯,藝術設計,健康、醫療及美容;與未來五年最多受訪者想報讀的語言及翻譯,藝術設計,商業管理及健康,醫療及美容等課程類型高度重合。
再次,進修計劃多為人生發展所需,不同人生階段各有側重。以年齡來看,16-25歲組主要是個人成長需要,26-30歲組為了提升競爭力,31-45歲組首要出於職業需要進修。
最後,僱主的支持是推動青年進修的關鍵。六成的受訪者認為任職機構支持僱員進修,並以“公司僱員培訓”、“時間彈性處理”及“資金補貼”等具體支援措施為主。然而,也有一成七的受訪者認為任職機構“沒有任何支持僱員進修的措施”,當中逾三成受訪者過去五年沒有進修。“工作繁重”是青年進修意慾低的一大原因,所以僱主的支持是推動青年進修的關鍵。
上述調研結果有助於了解青年對進修的看法、認知的困難與局限,不論是對於開辦持續教育課程或證照考試的本地機構,還是行政當局而言都是重要參照,可針對性地開辦課程,營造鼓勵進修的環境和氛圍,支持青年提升自我能力與素質,將長遠推動社會發展。
雖然近段時間輿論聚焦行政當局對“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的監管情況,更有激進論調認為“持續進修”變質成“持續掠水”,但實情是違規比重僅佔少數,而且責任主體也應該是違規的機構和共謀的居民,輿論炮口必須對準違規者,炮轟行政當局無助於問題的解決,更不能因噎廢食。社會各界共同監督、舉報違規情況,繼續支持持續進修計劃,剔除未達標準的課程,鼓勵機構根據不同群體的特質及潛在需求設計課程,實現市場的進修課程多樣化。
除了青年群體,僱員群體也是持續進修的重要部分。僱員是企業的重要資產與核心的競爭力,但現時除具規模的企業進行恆常培訓外,澳門大部分企業出於時間、效益、人力資源等不同考量,未能向僱員提供系統性與針對性的培訓,課程內容、師資水平、教材製作更缺乏規劃和保障。
這方面特區政府已經做出示範。首屆“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於二○二○年九月在澳門大學開課,第二屆培訓課程將於二○二一年上半年舉行。“公務人員領導力培訓班”為期三個月,每屆30名學員,以脫產培訓方式參與,課程結合理論與實踐,以專題講座、研討、參訪等教學模式進行,授課範圍包括國情教育、憲法與基本法、公共行政及電子政務方面的新知識培訓等。首屆培訓班30名學員現職高級技術員,須具一定的工作經驗和良好的工作表現評核,經所屬部門及監督實體推薦。開班典禮上,行政長官寄語首屆三十名學員把握三個月的脫產學習機會,建立大局觀念,為特區公共行政改革建言獻策。
進取創造 促現代化
另一方面,鼓勵和支持企業與培訓機構深度合作,由機構按照企業需求設計及運營課程,系統梳理僱員評價及追蹤績效,持續優化僱員培訓的課程與技能種類,實現三方共贏:優質的培訓機構成功開拓穩定的公司客源;企業獲得專業協助提升僱員表現和工作效能;僱員透過培訓提升競爭力,爭取升職機會及更好待遇,有利職涯發展。
對於居民個人而言,保持終身學習,做到“一專多能”、“藝不壓身”,特別是掌握專業能力和語言能力。澳門作為旅遊城市,除了中文、葡語、英語,也應重視小語種(如日語、韓語)或東南亞國家的語言。
近年不少政府部門依照各自職能推出各種專業進修及技能發展的津助,鼓勵居民考取專業資格或進修語言能力培訓計劃,推動居民取得與澳門社會需求息息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發展。因應現時情況推出更具靈活性和針對性的政策,尤其基於現時疫情影響後的社會需求與新型知識分享模式的環境,引導機構開辦適宜課程,鼓勵居民積極進修,營造學習型社會。
一個地區的居民只有成長為現代化的人:心態開放,樂於接受新事物;性格自主,具備進取心和創造性;對社會有信任感,能正確對待別人和自己,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這個地區現代化的制度、經濟和未來發展方具有突破的前提條件,否則難以打破困局。
雲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