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緬恩師繆鵬飛先生
繆鵬飛老師是一位以深厚的東、西方文化學養躋身國際藝壇的當代藝術大家,也是一九八○年代以來澳門當代藝術發展最重要推手之一,是對澳門文化建設作出過巨大貢獻的傑出藝術教育家。
關於繆先生在藝術創作方面的成就、貢獻,及其艱苦的藝術生命奮鬥歷程,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在這裏,我想從另一角度介紹我們敬愛的繆鵬飛老師。
繆先生,個子高大的堂堂男子,他是一位心靈純樸、樂觀、溫柔、幽默及感情豐富的藝術家。記得一九八六年,在澳門文化學會(即文化局前身)的支持之下,繆鵬飛先生、馬偉達先生及筆者,得到一個去葡萄牙波爾圖美術學院學習藝術的機會。短短半年時間內,在繆先生悉心教導下,我和馬偉達都學會了很多、很多,當中包括對現當代藝術的理解,亦包括如何做個光明磊落、忠於藝術理想的人。
記得剛剛到達葡萄牙的時候,我急不及待地拿着畫板跑到街上寫生。回到小旅店後,當我把街上完成的速寫向繆先生展示時,他給予的建議是:“我看,你還是把這些寫生及畫紙通通扔掉吧!”
是不是太冷漠了?怎麼會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叫一個年青朋友把辛辛苦苦換來的丁點成果都放棄呢?我當時是多麽的困惑啊!
在駐留波爾圖的半年,葡萄牙著名畫家路易迪美先生(Luis Demee)和貝禮道先生(Nuno Barreto)是我們的老師。那時,繆先生不時與迪美先生進行深刻的藝術交流,大家亦成了很好的朋友;而我和馬偉達充當翻譯,日復一日,我們從中實在獲益良多。同時,我們也趁此難得機會走遍了葡萄牙、西班牙的大小博物館、畫廊及藝術基金會。大家可以想像,那是一段多麽美好的時光。
在波爾圖的每個黃昏,繆老師晚飯之後都會和我在這個漂亮的山城四處散步,特別是在美術學院附近的公園一帶。對於我來說,這是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刻,因為繆先生會利用這段時間,向我詳盡介紹西方藝術史,由巴洛克到古典主義,從浪漫主義到印象派,再到梵高、到畢加索。
有一天,繆先生突然跟我說:“你想不想聽福爾摩斯?”
我回答說:“當然想啦!”
繆先生說︰“好!”
從此之後,除了藝術史,老師就像返回中學時代的少年人,表情豐富地向我講述了“第二塊血跡”、“ 藍寶石案”等等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
那半年,我和繆鵬飛老師生活在同一間房內,看到他經常在看書,思考藝術,練書法,做筆記;有時他也會走到房子的後花園,用不同物料做各種各樣的創作實驗。繆老師是一位感情十分豐富的人,曾有幾次我見到老師在靜靜落淚,其中一次是在細讀澳門家人的來信,另一次則是在西班牙普拉多美術館委拉斯貴茲的傑作《紡織女》跟前。我面前的老師,對物質生活、對衣着飲食、對世俗名利幾乎完全沒有追求,只全身心沉浸在藝術理想的追尋之上,且盡最大努力來實踐對自我的不斷超越,並把每一成果都還原為重新出發的起點,讓自身的藝術創作取得更大突破。
繆鵬飛老師總是懷着赤子之心,並憑藉對藝術、對生命的這份純粹、豁達與執着,得以創作出一件接一件既秉持天真無邪與豐沛情感,又呈現恢弘大度、一洗塵俗的壯美藝術傑作!
很快,半年時間即將結束。漸漸地,我也愛上了現當代藝術,愛上了抽象繪畫及觀念創作。到那個時候,我終於明白老師當日之所以叫我拋棄過去所有,是希望我好好重新思考:什麼才是永恆、偉大的藝術品?作為當代人,如何從身處情景中重新建立廣闊的國際視野和藝術自信?
今天,繆老師離開我們,到達一處無拘無束的永樂之鄉。恩師之情,永世感謝!相信身處另一國度的繆先生,定將繼續揮動手中的豪邁畫筆,以其純樸的品格及獨特氣質,為天國抹上更豐富、更浪漫的藝術色彩。
吳衛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