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參禪》跋
前年汝錦說,希望退休後能把羅拔 · 甘迺迪神父《基督徒參禪》的中文版譯出來,我馬上答應在語文方面從旁協助,以示大力支持。能在退休後改換人生跑道,翻譯一本著作,是很有意思的事。她在美東隨甘神父習禪有年,本身又是天主教徒,由她來向中文世界的讀者介紹此書,實是非常合適的人選。事實上在翻譯此書的過程中,我並沒費多少工夫,她的中文書寫記憶在工程啟動不久即迅速回歸。我只輕鬆地在旁做個初稿讀者。搖旗吶喊從來不是勞心的事。
二○一一年的炎夏,我在新澤西州與甘神父有過一面之緣,他彬彬有禮,是一位儒雅長者。我參觀過他的曉星禪堂,在禪堂旁邊的小廚房同吃汝錦帶去的餃子,記得飯間他提過蘇軾。素知耶穌會神職人員多博學之士,不乏專研有得的學者,然而那一刻我還是沒想到作為資深心理學家,他會認識蘇東坡。當然,今天我更知道他早便了解王維和寒山、孔子和莊子,甚至勤習中國書法十年之久,令人敬佩。
我對天主教的感情來自少年時期,在澳門粵華中學女校讀高中的三年。如何頑皮逃避往小教堂望彌撒,是同學間常常回味的趣事。儘管沒有像汝錦的早年便決心領洗,我還是和不少同學一樣,其後漸漸緬懷每天必念的玫瑰經,喜歡祥和的聖母像,心甘情願去望一台彌撒,甚至把校園的小教堂鑲入我們生命的記憶殿堂裡。
當然那只是一種隨着歲月流逝而無聲發酵的宗教感情,但在我有限的信仰認知裡,確又如甘神父所指的那種二元化的理解:天上的耶穌是我們禱告的對象,能以純潔的心靈虔誠侍奉天主,天國必降臨在我們身上。所以必須坦白,我對天主教的認識,就如對禪宗精神內涵一樣,非常膚淺。《基督徒參禪》讓我開拓宗教的視野,甘神父以簡約而有深度的描述,把他自己的禪修體驗放在基督信仰的園圃內,藉一系列的禪宗公案,向讀者展示由默觀祈禱進入無我而經驗到與基督一體的境界。
我也願意從文學的角度分享閱讀本書的感受。甘神父作為一位禪修老師,儼然以一種詩意的方式,耐心啟導我們打開心靈,洞察生命,把握當下,發展潛能,濟世為懷。此外,書中幾個小片斷活現了一個真誠的生命:訪姐姐看日出的甘神父,是哲人也是詩人;被禪師打了一巴掌的甘神父,是誠心習禪的學生;禪師棒打修女寫得精彩,那是幽默而嚴肅的甘神父。
至於更多的關於宗教或學術的話題,我只能以最大的謙卑保持安靜,理論分析明顯不是本書的寫作初衷。
昔日我和汝錦自小城邁開人生的腳步,轉眼半個世紀過去,分隔東西多年,如今我們都退下職場,過着自己的別樣餘生。往者不可再,來者未可知,“當下”是最值得珍惜的瞬間,期待“日日是好日”。
吳淑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