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1月19日
第C12版:演藝
澳門虛擬圖書館

《安娜與蘇珊》的前瞻性

《安娜與蘇珊》的前瞻性

如果現場不再現場,《安娜與蘇珊》給了我們甚麼?我看到的是導演高俊耀在錄影製作線上播放的形式上,努力探索如何保存劇場的空間和時間感。感謝他的探索精神,讓我們有了參考例子,思考怎樣走下一步。

空間和時間是劇場現場演出中,很重要的元素。“空間”是在劇場演出中常常被談到的兩個字,它離開劇場似乎便沒有方法複製。沒法複製不一定是壞事,如果能從中找到新的空間感 ,便可能走出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在劇場中,導演往往需要知道場地是甚麼樣子、舞台的空間感、觀眾與演出者之間的距離等,有些演出適合二三百人看,有些可容納過千人,導演的演繹方法和空間的運用完全不同。但當“空間”已脫離控制——觀眾是用手機、iPad、二十吋電腦屏或是六十吋的LED大電視在看?導演均無法得知。空間和距離是劇場中獨特的東西,我在一個二十吋的電腦屏幕上看《安娜與蘇珊》,某些畫面——特別是較靜態的——會令我想起在不同大小的媒介上看,效果會完全不同,這種不同不單只是在觀賞上,而是藝術的距離感。

一些現代劇場手法的應用,同樣是和時間空間有關,例如兩位演員一起疊字說台詞、或者你一句我一句交叉發聲,產生共鳴的質感,在現場會有感染力,但隔着屏幕便覺得很奇怪,甚至有點無聊,因為聽到的衹是聲音而不是質感——除非觀者用了一套昂貴的發燒音響。又例如在舞台上肢體的力度、肌肉的緊弛、呼吸的緩急,隔了屏幕,力量便會變質。作為導演,怎樣去估計和調度呢?

再談一談“時間”,我們手上的時計所顯示的時間都是相同的,你的八點鐘不會比我的多一秒,時間是客觀的。但奇怪的是,處身於不同的地方和環境,時間有時過得快,有時過得慢,例如返工等放工便是最好的例子,所以時間又是主觀的。時間的相對性,在觀賞演出時也會出現。集中精神坐在劇院中,好不好看都會努力看下去,時間變得緊縮在一個範圍之內;在電腦熒幕上看演出,沒有了規限,隨時被手機引誘,被家人騷擾,時間卻變得散漫了 (我在前文已經自招,我是買了一大堆零食邊吃邊看,中途亦試過按停畫面接了個電話、去了次洗手間) 。如何把這個無法確定的時間性,從劇院移放到你的家中或其他千百個不同的場所?有人會覺得這是吸引力的問題,與時間無間,只要戲很吸引,觀眾感覺的時間便不會有異?但我們連在戲院和家中看電影,都會有這種投入的差異,何況劇場作品?

“時間”亦常被用來製造節奏感,一個動作、凝視、 呼吸,停留多長時間,應用得宜,劇場中自會生成無形卻有力的交流。但在屏幕上,很可能就變成了停滯悶場,如何掌握劇場和線上的時間差異,在非以對白為主的現代作品中,挑戰更大。

《安娜與蘇珊》的演員和導演手法,都是我喜歡的,能想像在劇場中是如何賞心悅目,但透過屏幕之後,給我更多的是問題,看後立即憑直覺寫了滿滿幾頁的筆記。回頭重看,才發現隨手寫了一句:“電腦的屏幕掌管了另外一個藝術世界”,這可能是我最大的思考。(下)

尼修斯

2020-11-19 尼修斯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83347.html 1 《安娜與蘇珊》的前瞻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