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1月19日
第C12版:演藝
澳門虛擬圖書館

女排精神永不滅——談《奪冠》

《奪冠》

女排精神永不滅——談《奪冠》

體育電影出名難拍,要拍家喻戶曉的中國女排更是難上加難,稍有差池肯定被廣大球迷罵翻天。原名《中國女排》的《奪冠》上映過程並不順遂,歷經易名風波及疫情延檔,終在國慶前夕上映。幸好口碑不錯,在豆瓣獲7.3分,網上評論普遍正面,至今票房逾八億,在港澳賣座成績也大勝一般國產電影。

入場前已側聞前主教練陳忠和在看試片後非常不滿,認為自己被醜化,憤而向國家體育局投訴,要求刪去其角色,最後影片也要改名才能過審。觀影後覺得對這位前教練(全片應陳忠和的要求把他的名字刪去)描述頗為正面,雖然戲份確實遠比郎平少,後來才得悉原來這是大幅度修改後的版本。

陳忠和當年帶領球隊走出低谷,在雅典奧運摘金,地位無庸置疑,但《奪冠》以中國女排過去長達四十年的發展作劇情主軸,要是把每段細節都鉅細靡遺地拍攝,動輒可變成百集連續劇。導演陳可辛以郎平為中心,在兩小時多的電影裡聚焦三場關鍵戰役,成功拍出一部極具張力兼笑中有淚的佳作。這樣的選擇絕對合情合理,有“鐵榔頭”之稱的郎平一向是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無論球員或是教練年代都有傑出貢獻,而那三場具代表性的比賽不但都與郎平有關,而對手日本、美國和巴西都是歷來中國最常碰到的對手。電影把當年的比賽“神還原”,剪接利落,讓觀眾看得投入,即使已知道比賽結果(片名已劇透),但仍看得熱血沸騰!戲中最後郎平在頒獎時奏起國歌的一幕,透過電話直播與陳忠和分享喜悅,凸顯她對這位前教練的尊重,也藉此顯示電影絕無矮化他的意圖。

說到神還原,《奪冠》不止把比賽活靈活現地呈現幕前,就連角色本身像真度也十分高。年輕版郎平由本尊女兒白浪飾演,外貌氣質已佔先天優勢。但更厲害是鞏俐飾演的中年版,完美地掌握郎平的神髓,維妙維肖的演出絕對讓影片加分不少。

電影不但記載女排成績的高低起伏,也透過不少細節展示球隊心態和訓練方式的轉變。在電影前半,上世紀八十年代女排以土法煉鋼、高壓軍訓方式訓練,強調“我們”,即使打到流血仍要咬牙堅持,在隊友加油聲中撐過去,輸贏幾近關乎國家存亡似的。至於在後半,透過郎平多年在外執教的經歷,帶來“大國家隊”概念,更強調球員為自己拼戰。這種從集體主義走向個人主義的轉折在影片表達流暢,同時亦與世界發展潮流接軌。

千禧年後,中國運動員在不少個人項目取得重大成就,從劉翔、李娜到孫楊,都在傳統亞洲人的弱項中成功突圍;另外隨着國家越見富強,期望透過體育佳績以振國威的心態也逐漸改變。然而國人對中國女排仍有份“情意結”,期望它屢創輝煌。舊患纏身的郎平至今仍堅守崗位,計劃帶領女排在東奧爭取衛冕,這份拼勁正是女排精神的最佳印證。祝願她們能在明年奧運再度奪冠,替電影在戲外寫下續集篇章!

鄧志堅

2020-11-19 鄧志堅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83346.html 1 女排精神永不滅——談《奪冠》 /enpproperty-->